设限地区纺织品出口的“蓝海”在何方?
据福州海关消息,今年以来,非欧美市场开始替代欧美市场成为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1-8月,福建省对欧美以外的国家(地区)合计出口纺织服装26.4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对总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97%。其中,对香港出口4.47亿美元,增长53.5%。据介绍,由于欧美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设限配额以及配额招标价格过高,导致福建省对欧美出口回落,尤其是设限范围内的产品出口均处于下降的状态。1-8月,福建省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6.24亿美元,下降0.26%。其中欧盟设限的十类产品出口额仅为0.47亿美元,下降51.21%。
笔者看来,“非欧美市场开始替代欧美市场成为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仅仅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逐步优化的一个缩影。
纺织品比重日益增大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纺织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纯棉、纯化纤制纺织品服装出口各占比均超过三成,毛、麻、丝等合计占比不到一成。
从“非欧美市场开始替代欧美市场成为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结合至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结构已经形成。中国纺织业抓住了加入WTO和自主实施主动配额的一切机会,形成了合理结构的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其抵御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强。
在出口方向“由设限转向非设限”的现象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份额中,纺织品出口的增长空间值得关注。“十一五”期间,纺织品的出口比重有可能近半。
“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品出口以年均27.18%的高增幅快速增长,净增加额达到270.59亿美元,占“十五”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加额的42.36%。纺织品出口比重从2001年的31.42%提高到2005年37.48%,提高了6.0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出口比重按照每年1.5个百分点的增长,“十一五”的最后一年,纺织品出口比重将达到45%,以每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至少10%来计算,纺织品出口额将达到85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近410亿元,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将达到50%。
出口资源将向优势企业区域集中
通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的出口竞争力将全面得到提高,出口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集中。
出口大型企业和主要出口区域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纺织外贸企业的格局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的格局:点,前100家强纺织大型出口企业,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线,前50位的纺织出口县市,出口比重将达到60%以上;面,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环渤海的主要出口区域,将占有出口市场90%的份额。
在点线面上的企业获取资源的优势明显,获取资源成本较低,国家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必将向这些地区倾斜。“十一五”期间,通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的出口竞争力将全面得到提高。
此外,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及中高档面料自给率的提高,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仍将扩大,贸易顺差也将继续扩大。
三资企业的出口方式主要是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方式,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非三资企业的出口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其加工贸易的比重不会超过10%(2005年非三资企业进口额仅占出口额的5.88%)。
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呈快速发展态势,再加上原料方面化纤和棉花的发展,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了中高档面料的自给率。由此推断,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仍将逐步提高,贸易顺差还将继续扩大。
综合各方面数据显示,依靠配额来做强做大纺织品外贸出口的道路已经开始迈向死胡同。实际上2006年1-8月来的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形势也已经证明到这一点,只不过在现阶段配额对于那些正处于转型期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而言还是显得相当“重要”而已。
笔者认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纺织服装企业的经营手段和意识也必须要与国际接轨,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贸易限制的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做专强精,是当前中国纺织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马新征)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织里:九月份面料回顾及十月份走势前瞻
- 下一篇:中国棉花产业如何应对国外棉商的进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