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棉花工作会议要求加强监管 合理定价

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

加强市场监管 引导合理定价 提高风险意识

赵显人要求供销社系统和社属企业抓好“新网工程”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

  本报讯 (记者  谢亚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05年度棉花工作,分析新年度棉花形势,部署2006年度棉花工作。

  会议认为,2005年度棉花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棉农收益增加,纺织工业继续较快发展,棉花市场比较稳定,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2005年棉花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20.4%,农民因价格提高增收132亿元。2006年度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气候正常,棉花产量将有所增加。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做好棉花总量平衡工作的任务仍很艰巨。

  会议指出,我国棉花市场将进入长期供不应求的时期,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努力发展国内棉花生产,协调好棉花生产、流通、消费等上下游的关系,促进纺织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会议要求,各产棉区有关部门、协会要加强信息引导和宣传,引导广大棉花经营企业正确分析棉花产销形势,合理确定收购价格,提高市场风险意识。要引导农民做好籽棉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工作,保持棉花品级的一致性,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收购加工企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排除异性纤维工作。各地农业发展银行要合理布局收购资金供应点,积极支持新棉收购。要切实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哄抬价格和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

  会议强调,要继续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棉花市场体系,大力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棉花产业化发展路子。要促进纺织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竞争能力。要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发展国内棉花生产,努力提高棉花生产能力和质量。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在会议上要求,供销社系统和社属棉花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深化企业改革,加强行业服务,认真分析形势,全力做好今年棉花购销工作。

  赵显人说, 2005年度我国纺纱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资源缺口进一步扩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 棉花市场保持平稳,供销社棉花企业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据统计,截至2006年8月底,全国供销社棉花企业(供销社控股、参股棉花企业等)累计收购皮棉297.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的52.1%。新疆自治区和兵团供销社棉花企业收购皮棉162万吨,占全区收购总量的83.07%,继续发挥着棉花购销主渠道的作用。

  赵显人指出,在2006棉花年度中,供销社和社属棉花企业要认真分析形势,全力做好棉花购销工作。他说,尽管新年度棉花缺口将比上年度扩大,但在国际国内市场日益接轨的形势下,对国内的缺口应该全面、动态地分析,对市场运作方式的变化,包括棉花进口方式、企业采购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棉花资源总体平衡,国内缺口可通过进口弥补,加之纺织品出口面临出口退税率降低、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棉花市场将与去年一样呈现平稳运作态势。因此,供销社棉花企业要注意总结前几年棉花购销工作的经验教训,科学、理性地分析、判断国际国内市场变化趋势。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谨慎入市收购,防范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合理确定价位,切实维护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他强调,各地供销社及所属棉花企业要把“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作为企业立足之本,把好收购加工质量关,特别注意超水棉、混等混级棉和异性纤维问题。要严格内部管理,继续把树品牌、创名牌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规范的保障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发挥质量管理的传统优势,以优质的服务树立供销社棉花企业的良好形象。

  赵显人要求,面对市场格局的新变化,供销社棉花企业必须认真思考,重新定位,加快自身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传统营销方式的改革,深入研究市场运行规律和影响供求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规范经营行为,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赵显人说,今年以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这一主题,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供销合作社要在夯实基层社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对于供销社棉花企业来说,重点是建立棉花经营网络,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加快系统内外联合与整合步伐。这既是供销合作社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应该认真总结推广。无论是供销社控股、参股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继续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要通过领办和组织棉花专业合作社,把棉农组织起来,推广棉花优良品种,逐步扩大棉花优势区域的种植 面积,加大科技含量和模式化栽培力度,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稳定产购销关系,稳定市场秩序。他要求,有条件的县(市)供销社要引导组织农民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成为自主生产、加工、销售的新型市场主体。要鼓励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通过有效的资产关系和经济联系,探索切合实际的“龙头企业+棉花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赵显人指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各级供销合作社及参与改革试点的相关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及时研究和妥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全面推进顺利进行。并以此为契机,加快企业重组改革步伐,提升供销社系统棉花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打造一批大型棉花产业集团,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为农服务水平。

  赵显人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棉花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国棉花协会成立三年来,致力于维护棉花行业的总体利益,积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努力在棉花行业内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的作用,成为棉农、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目前,产棉区各地已经组建地方棉花协会,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做好行业协调服务工作。他要求,各级棉花协会要尽快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棉花加工企业的资格认定,引导企业合理定价,发布市场供求和行业预警信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要做好行业协调服务工作,形成一个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协会中介服务和自律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新体制格局。继续做好中国棉花协会制定的《棉花买卖合同及一般条款(适用非国产棉贸易)》即《中棉协条款》的推介和培训工作,使更多的企业增强诚信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我国棉花进口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载体作用,积极配合农发行做好第三方监管的库存管理工作。通过良好的服务,积极吸引棉花流通企业和纺织企业入场规范交易,推进我国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他强调,各地供销合作社要以这次会议为精神动力,切实做好本年度棉花购销工作,为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推进棉花产业化进程,促进棉花生产和棉农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发展银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就本年度棉花生产形势、市场管理、质量监管、新棉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问题作了发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