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业内专家:内外棉价差影响上下游策略
本报讯 (记者 吉宝飞)10月16日,河北省第二届棉花供需洽谈会在石家庄召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史建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朱兰芬,美国艾伦堡棉花公司中国区总裁陈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敏等专家回顾了2005/2006年度棉花和纺织形势,对2006/2007年度棉花市场与纺织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当前棉花价格下滑原因时,与会专家认为,纺织企业库存不高,需求不足是近期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本年度棉花进口量将在380—440万吨,因滑准税率作用,国内中低等级棉供求偏紧,等级价差缩小。11月份将是本年度我国棉花市场的关键时期,如果市场在此时期没有大的变化,本年度棉花价格将在低位平稳运行。今年棉花产量在600—634万吨,用棉量将在980—1040万吨。由于我国棉花加工企业都采取了随加工随销售的策略,因此本年度前半期将主要以消费国产棉为主;明年棉花市场的走势将主要取决于进口配额的发放。
与会专家指出,由于棉农承受的市场风险远大于收购加工和流通企业,国家会偏向保护弱者——棉农利益,这符合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长期战略。今后棉花产业从以下三点发展:第一,在WTO基本框架下,构建棉花生产扶持政策。包括改善土地灌溉,建立棉花生产保险、品种改良。第二,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保护弱势群体。第三,发展农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
与会专家用“‘苦味’的快速增长”描述了我国今年1—8月份棉纺织经济运行的状况。观点的提出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受成本影响,我国棉纱以及棉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棉纺企业用棉比因需求正呈上升趋势,2006/2007年度将不低于64%。今年棉纺织经济增长已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明显变化,地区、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已明显呈现,目前国内棉价过高使棉纺行业竞争力减弱,棉纺织经济的高速增长掩盖了这个事实。从棉纺业的市场竞争力看,国内外棉价差是衡量国内棉价是否合理的标尺。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