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加工和市场管理办法剑指棉花加工市场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于10月10日颁布,记者就其出台背景和对棉花加工行业的影响采访了国家有关部门。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新办法的出台将会对比较混乱的棉花加工市场的整顿产生积极作用,对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棉花加工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过多过滥的局面不利于棉花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提高了棉花加工企业的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棉花加工行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据介绍,2001年7月以来,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强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目前经公证检验的棉花已占我国棉花产量的近2/3,棉花掺假现象得到一定遏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2004年度我国进行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2005年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二是收购、加工多渠道的充分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三是进一步推进社、企分开改革。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目前大部分轧花厂和棉麻公司已改制,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四是推进了棉花储备和经营彻底分开。五是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管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修订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为配合、推动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合理布局各地棉花加工能力产生了积极作用。新《办法》要求申请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企业必须纳入当地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规划,具备400吨大型打包机及其辅助设备。棉花加工企业原持有的加工资格证书,给予几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未纳入规划参与改革的,不得从事棉花加工。此外,对违规企业的行政处罚也规定的相当明确。这将为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推行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史建伟认为,目前我国棉花加工行业存在加工能力过剩、竞争过度、秩序混乱、设备落后、规模小、地区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使得很多棉花的品质在收购和加工中降低了,严重影响了我国棉花整体质量。因此,新《办法》中对棉花加工企业的场地、设备、规模有具体量化的要求,对规模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新《办法》对企业操作工人及检验人员素质这方面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还是让人感到很不完善。无论如何,新《办法》的出台,对棉花加工企业将是个考验。中国棉花加工企业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规模和能力,棉花企业需要做强。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过去皮棉质量的检验手段比较落后,以感官检验为主,目测手扯,检验方也不是站在公平角度的第三方,中国纤维检验局既负责检验还负责仲裁,造成了产品公信度较差,经常引起纷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借鉴了美国的做法,改成以机械化检验手段为主,配合先进的检验仪器。为了配合棉花检验体制改革,新《办法》规定,棉花检验由抽样检验改成每包都要检验。因此为什么推行大包棉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还是打成小包,那么检验的工作量就要加大了。
关于《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是否对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小轧花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的问题,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小轧花厂遍地开花局面的形成既有地方保护的原因,也有处罚手段缺失的原因。有的地方的小轧花厂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结果。当然,有些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还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对小轧花厂违规行为可以制止,但设备属于私有财产,不大好处理。美国不存在棉花交售、收购环节,所以也不存在小轧花厂遍地开花的混乱局面,所以,小轧花厂的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独有的现象。乱就乱在这个环节上。这又牵涉到我国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问题。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问题就几乎不存在。需要业内人士引起高度重视的是,这次新《办法》强调,对购买小轧花厂皮棉的买家也要加大处罚,相应地也有罚则。除限期改正以外,还要处以一万以上三万以下的罚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图片新闻]外资开始逐利中国棉花产业
- 下一篇:取消棉花收购资格认证≠放任收购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