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棉区新棉丰产下信贷策略的研究

  盐城市是江苏省重要棉花产区之一,常年皮棉产量450万担,约占江苏省棉花产量的55%。近日,盐城市农发行组织几个调研组,走访了市内棉纺企业、龙头企业、购销企业及部分棉农,对丰产年景下棉花信贷策略开展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信贷决策,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切实保护棉农生产积极性。经过实地走访,调研组总结盐城市今年棉花收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棉花丰收已成定局。据统计,今年盐城市棉花种植面积270万亩。新棉前期受台风、暴雨影响,部分棉田受灾,但灾后恢复补救工作落实到位;花铃期雨水相对充沛,所以因水分失调而导致蕾铃脱落、代谢受阻的情况较少,平均单株成铃31个;裂铃吐絮期气温适中、光照充足,棉花贪青迟熟、发育不良的情况较少,铃重达4.3克/个,棉花品、长、衣、水杂及适纺性等相关指标均符合要求。预计单产92公斤/亩,总产500万担,同比增产110万担,增长30%。

  二是农民种棉成本上升。本年度盐城地区化肥、农药、地膜、机械作业等费用支出均小幅上涨,植棉综合成本为1030元/亩,同比增加60元/亩,其中物质成本为430元/亩,同比增长22%。所以,不少棉农惜售思想较为严重,普遍认为籽棉收购价格在2.6元/斤左右比较合适,有的棉农甚至表示价格在2.8元/斤以上才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三是价格受制因素较多。随着棉纺行业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棉花国际国内供求关系、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出口退税政策、棉花进口配额发放、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市场行情走势。笔者经过分析认为,盐城市棉花收购价格高开平走、小幅振荡,并不会重现往年离谱的价格涨跌。

  四是收购资金渠道多元化。调研组人员表示,多元化的表现首先是中小型企业靠自身资金收购,采取快收快销策略,资金约占总额20%;其次,外来企业带资金参与直接或委托收购,资金约占15%—20%;再次,盐城市农发行今年贷款投放量占50%以上,将继续成为棉花收购信贷支持的主体银行。

  五是企业收购趋于理性。经过2003年严重亏损和2005年普遍亏损的教训,今年棉花企业对新棉收购相对理性。一些轧花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能够接受的籽棉收购价格在2.5—2.6元/斤区间;华宝集团、荣华集团等棉纺企业则认为,能够接受的籽棉收购价格在2.6—2.7元/斤区间,收购价格一旦突破2.8元/斤,市场风险将难以控制。

  六是“苏棉苏用”份额提高。由于江苏省地产棉质量不高,近年来盐城市棉纺企业普遍使用新疆棉和进口棉。针对这种情况,盐城市棉花企业今年严控“三丝”,使整体棉花品质比去年上升1—2个等级,二级棉花占30%。不少企业反映,如果地产棉高出进口棉的价格在500元以内,企业还是愿意采购地产棉进行纺纱,预计盐城市地产棉市场份额将会提高40%—50%。

  通过对全市棉纺企业的调查访谈,盐城市农发行做到了知己知彼,经过农发行各领导详细商议,今年棉花信贷支持工作的思路已经基本定型:

  一是坚持服务三农,实现棉花丰产增收。盐城市棉花占20%的耕地面积,创造18%的农业总产值,提供15%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涉及棉花主产县60%的财政收入,是盐城市产业关联度较大、产业链较长的经济作物。农发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部门,对棉花市场的稳定承担着重要职责。笔者测算,今年盐城市农发行支持的棉花收购总量在200万担以上,投放收购贷款12亿元,同比增加6亿元。

  二是坚持以质论价,保护农民种棉利益。众所周知,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棉花价格“失真”,对此,笔者认为,农发行今年必须以维护棉农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监督企业执行棉花收购“一试五定”制度,防止出现质价不符现象。此外,还将通过信贷投放数量、时机和节奏的变化制定相关政策,以均衡价格维护棉农收入。

  三是坚持以工惠农,优先支持龙头企业。根据盐城市新棉收购情况,农发行将加大对悦达纺织园、双山纺织集团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棉纺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发挥龙头企业对棉花产业的辐射作用,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带农、以工惠农的发展格局。

  在实施信贷管理策略方面,农发行也做好了相关部署,笔者认为,策略的核心将围绕务实这一个关键词展开,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加强信贷支持差别化管理。首先,优先支持收购加工一体化棉纺企业,限制支持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的轧花企业;其次,测试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基层农发行的管理能力, 根据能力不同确定贷款发放数额;再次,将企业划分为重点支持、一般支持、控制支持、压缩、淘汰这5类,并淘汰抗风险能力差的轧花企业;最后,根据贷款管理能力的高低,将县级支行划分为信贷管理较好、一般、较差这3类,实施信贷差别化管理。

  二是加强非信用放款的管理。首先,提高企业资产抵押比率。加强“砖头文化”建设,坚持以有否抵押物作为信贷决策依据,对资产抵押率70%以上、30%以下和无资产抵押的企业分别对待。坚持土地房屋城乡有别、机器设备新旧有别的原则,控制机器设备尤其是五成新以下的担保比例。其次,降低企业保证担保比重。目前,农业大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棉花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的矛盾较多。对此,棉花收购贷款的担保方式将以资产抵押为主,严格审查保证人偿债能力。最后,逐步取消依据风险保证金倍数发放贷款的做法。对一般支持以上和一般支持以下的棉花企业采取区别对待,确保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加强上限控制和警戒线管理。2006棉花年度标准级皮棉收购贷款基准定为500元/担,允许上浮50元/担,下浮不限,最高贷款额不得突破550元/担。收购前,企业必须将配套的收购资金足额存入农发行账户,根据企业配套资金总量,农发行配置相应的贷款投放总量;收购中,根据收购进度,将贷款与企业配套资金按比例捆绑使用和监管。另外,收购价格警戒线制度要彻底落实,严格按照贷款日Cotlook A(FE)指数折合到岸价减去400元/吨,坚持“一企一策”。单一性质的轧花企业收购籽棉的警戒线价格应控制在2.6元/斤以内,棉纺企业收购籽棉的警戒线价格应控制在2.7元/斤以内,对超过警界线收购的企业,农发行停止发放贷款。

  四是加强入库皮棉控制管理。农发行将按入库皮棉进度灵活发放贷款,例如:当企业收购籽棉数量占总量20%以内,适当安排收购铺底资金;达到50%时,加工量必须达到收购量50%以上;达到70%时,完全按皮棉入库价格发放上限贷款。另外,籽棉加工要在12月底前结束,入库皮棉必须办理皮棉质押手续,与此同时还要聘请协管员,对企业棉花库存实行每日24小时不间断监管。

  五是加强棉花序时销售管理。第一,实行两个合同控制,企业购销合同和农发行借款合同都要发挥应有作用,实现棉花“三个三分之一”均衡销售的目标。第二,实行棉花止损价管理,对此,农发行已经与不少棉花企业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当市场销售价低于止损价时,企业必须提前销售或追加贷款风险保证金。第三,对县级支行实行棉花促销考核,根据棉花收购贷款周期为6—9个月的特点,确定12月末、次年3月末、6月末为3个考核时段,促销进度分别为30%、70%、100%,促销结果与支行绩效工资挂钩,防堵企业长期观望、寄望后市。

  六是加强信贷工作人文管理。人文管理的核心就是协调各方关系,促进棉花产业有效发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转变封闭管理时期陈旧关系,建立与企业共同服务三农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坚持“诚信、谨慎、精细、永恒”原则,加大风险辨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管理,确保棉花收购贷款安全。

  (作者系中国农发行盐城市分行行长)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