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栏目>> 人物画廊>>正文内容

陆新华:老供销做出新名堂

陆新华,上海市崇明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董事长。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扎根供销合作社40年。他从一名基层营业员做起,先后担任部门会计、营业部主任、百货公司副经理、基层社主任、县社副主任等职务。

    2015年夏,中华合作时报社等单位联合启动的“寻找扁担传人”大型新闻采访宣传活动启动。记者与上海市供销合作社沟通参选人员时,市社相关人员毫不犹豫地说:“崇明县社陆新华就可以。他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30多年,是个老供销,无愧于‘扁担传人’这个称号。”陆新华究竟做了哪些事,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与肯定?

    原来,陆新华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以来,一直坚守为农服务的阵地,并不断创新、力求突破。他2005年率先在国内提出由供销合作社统一回收废弃农药化肥包装物;2007年作出整合恢复成立农资公司的决策,探索农资商品连锁经营;2008年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资产进行集约化、区域化管理;2014年组建庙联粮食专业合作社。如今,他又筹划成立了生态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一个中高档养老院正在拔地而起……而这一切,只因为他说:“我对供销合作社有感情,我要完成自己在供销合作社干事的心愿。”

    老本行做出新花样:  卖农资还收旧包装

    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是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的重头戏,崇明县供销合作社也不例外。可是近年来,崇明县社的农药化肥销售额逐年递减,每年至少下降1000万元左右?陆新华为何不着急?

    崇明县是上海的农业生产基地。崇明县供销合作社在岛内设有3个化肥配送中心、1个农药配送中心,年销售化肥上万吨、农药近400吨。

    陆新华告诉记者,供销合作社在经营农药化肥的过程中发现农药废弃物处理非常混乱,“那些废弃农药袋就随手一丢,田间、沟河、路边到处都是,土壤、水质都被破坏了。”于是,2005年的时候,他提出由供销合作社承担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任务的建议。从此,崇明县建立和健全了“群众广泛参与、兼职有偿回收、规范环保处置、财政经费保障”的运行机制。而这种做法,在当时属于全国首创,引来了各地供销合作社前去学习取经。

    据记者了解,供销合作社在全县设立了27个回收网点。农民把废弃的农药瓶、包装袋交到村子,村子再集中交到回收点。废弃物都明码实价,为此政府每年承担300万元用于支付农民以及废弃物处理费、人工、运输费等。陆新华说:“供销合作社也要贴钱进去的。储存、集中焚烧等费用需要我们承担。”据统计,2015年回收废弃农药包装袋(瓶)2066.8万只,合计143.8吨,回收处置金额180万元。

    与此同时,供销合作社的农药化肥经营额也在逐年下降。陆新华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一个多亿,现在每年降1000万元,去年只有6000多万元。“因为崇明岛是国际级生态岛,有的农药不能用。而且我们的农副产品是上海比较有名的绿色生态农副产品,对农药化肥品种有很高的要求。像我们的水稻就是以绿肥为主,四五月份土地深翻,让草头烂在地里。绿肥多了,化肥量自然就下降了。”

    一方面是处理化肥农药废弃包装物的费用,一方面是化肥农药销售额的下降,这对供销合作社来讲似乎都不是好事情。但是陆新华不这么认为:“做工作不能死脑筋。我们和政府合作处理废弃包装物,既净化了环境和水质,对生态岛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也保障了我们农副产品的安全,产品健康无污染,在市场上才更容易被消费者认可。”

    服务城乡新领域: 供销合作社办起了养老院

    陆新华说:“我们要建一个中高档养老院,总共投资1.3亿元,有499个床位,明年12月份就可以入住了。这在全国系统里也是最先开始做的。”崇明县社怎么还建起养老院了?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农业占比不足1%,而崇明占上海农业经济的20%。供销合作社要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必须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崇明县社在陆新华的带领下,为农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止。

    2007年,陆新华看到崇明当地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深受上海市民喜爱,便倡议成立农副产品配送公司,从无到有不断摸索。在上海市区开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直营店24家,并在多个菜场开设崇明农产品专柜。后来,配送公司不再由供销合作社经营,他们又从零开始,与县生态农业公司、上海老农禽业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上海崇明生态农业销售有限公司,就是想做大做强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流通,逐步实现将崇明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上海标准化菜场、超市以及团购等渠道推向市场。陆新华告诉记者,农产品销售这块,刚开始都是亏损的,“但是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农产品价格稳定,农民收入才有保障。这几年政府给供销合作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也就有利润了。”

    2014年,崇明县社流转农民土地455亩、吸收9名加盟社员,组建了庙联粮食专业合作社,并探索发展股份合作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如今,庙联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650亩,并实施规范化管理,从专业人员配备、流程化操作、规章制度建设、田间科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合作社经营模式。陆新华说:“我们的大米无污染,口感好,市区居民都认可,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

    为方便农民就近购物,2005年,陆新华提出由供销合作社出资分年度对遍布全县各乡镇的117家村级便利店和5500余平方米的日用品配送站进行升级改造,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如今,他又筹划着建商场、改造商业街。他说:“这些都是为农服务的物质基础。”

    而今年的大动作之一,就是崇明县社独资建造的一所中高档养护院——上海崇明清怡养护院项目,这是崇明县社踏出转型发展之路的关键一步。陆新华告诉记者,他们收购了一家旧医院,计划将其改造重建为一个拥有499张床位的养老院,项目总投资1.3亿元。他说:“养老产业是政府关注社会养老的民生工程,也是供销合作社增强服务功能而探索的发展新路。崇明是国际级生态岛,旅游、养老产业的潜力巨大。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深挖资源,不断壮大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能力,拓展服务空间。”

    与此同时,一个通过盘活存量闲置资产投资改造的文化艺术创意园也正在设计立项。他们将已经停产闲置多年的大陆酿造厂改造,投入3500万元改造成1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创意园——“1952老玖坊艺术创意园”。以文化创意为主,辅以商业休闲,并建一个崇明老白酒酒文化博物馆,提供文化创意、购物、旅游、休闲等一站式服务。

    企业管理新理念 :  体制机制要变革

    崇明县供销合作社在2006年末的时候,净资产为2.6亿元,至目前净资产已近10亿元,但是每个下属企业账面上的预留款并不多,甚至不超过10万元,这是怎么回事?钱去哪里了?

    在上海市18个区县供销合作社中,崇明县社的经济实力并不强。上世纪90年代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崇明县社也出现了严重亏损。当时,上海郊区的部分供销合作社开始转卖资产,崇明县社一部分经营者也蠢蠢欲动,想借改制购买企业固定资产。面对一些人劝他转让供销合作社资产的声音,陆新华毫不动摇。回过头来,陆新华感到非常庆幸:“当时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大胆改革,不仅保全了系统内的全部资产,还成功收购了系统外的优质资产,壮大了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也使得供销合作社在之后的改革中,有资产、有阵地、有实力。”

    陆新华说:“我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40年,回过头来体会到,经营理念创新非常重要,一定要从制度上、机制上彻底改变。”十多年来,崇明县社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崇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经营模式,使其顺利渡过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难关。据悉,从2014年起,崇明县社就先后制订了4项制度,修订了10项制度;2015年又研究制订了“所属单位薪酬管理制度”,并举办了两次制度培训,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制度、熟悉制度,使制度执行更到位。

    供销合作社资产面广量大,遍布各乡镇。为提升资产经营质量,保障资产保值增值,陆新华提出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举措,制订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加强资产集约化、区域化管理。2008年,崇明县社组建了资产经营管理公司。7年来,全社租赁收入大幅度提高,资产管理职能相对独立,规范化运作水平提升。2015年全社资产租赁收入达8350万元,比2006年增长223%。十年来,供销合作社净资产翻了一番还多。如今,崇明县社在经济综合效益、企业经营管理和资产租赁收入等方面均名列全市供销合作社前茅,在崇明国资系统首屈一指。

    在陆新华对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规划里,还有电子废弃物回收、电子商务等工作。对于一直求变求突破的陆新华来说,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特别是电子商务,他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是我认为,电商肯定要占领半壁江山,所以这一块一定得跟上。”人老心不老的他,对供销合作社的这份热忱不变,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思索不曾停止:“供销合作社如何发展,人财物如何来配?特别是城市供销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事儿值得好好思量。”

    人物档案 

    陆新华,上海市崇明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董事长。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扎根供销合作社40年。他从一名基层营业员做起,先后担任部门会计、营业部主任、百货公司副经理、基层社主任、县社副主任等职务。一路走来,他始终保持供销合作社人的本色:为农、务农、姓农,在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阵地上打拼出一方天地。同时,他又有着清醒的头脑和不断创新的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紧抓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大好机遇,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中有所作为。

    在他的领导下,崇明县社2007年度被国家人事部和商务部授予“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度被评为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8、2009年均获上海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而他个人于2002年以来蝉联崇明县心系职工好领导称号;2010年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世博宣传贡献奖;2015年,在中华合作时报社等单位联合启动的“寻找扁担传人”新闻采访宣传活动中,陆新华荣获“红背篓”奖。

    记者手记 

    不言甘苦  唯愿无悔

    □  李彩琴

    记者采访过程中,问陆新华:“您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这么多年,也经历了供销合作社最困难的阶段,能不能说说,有哪些难事儿让您印象深刻?”陆新华笑着说:“困难的事太多,都不知从何说起。最困难的时候,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当时也不知道吃苦耐劳的干劲从哪里来,就是豁出去了。”

    在服务“三农”方面,供销合作社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作用。陆新华也凭借他的智慧和胆识,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硕成果。陆新华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在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第41年,对供销合作社非常有感情:“曾经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供销合作社,就是舍不得走。最困难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也挺过来了。后来更是觉得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来。”

    在成绩后面,是陆新华不愿意明说的辛酸和痛苦。上世纪90年代末,崇明供销合作社正面临体制改革,屋漏偏逢连夜雨,又遇到了几场大金额的担保官司。一审中,崇明县社处于被动局面,被判承担偿还债务。当时企业经营连年亏损,连上诉的钱也拿不出。官司输了,这么多职工怎么办?陆新华咬紧牙关,坚持要上诉。没有钱请律师,他就亲自上阵,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在短时间内自学琢磨。由于他的执着,终于在二审中胜诉,为企业挽回了一亿多元的经济损失,保住了几千人的饭碗。

    40年来,陆新华在供销合作社经历了多少甘苦,他不愿多说。但是对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他却不吝言辞:“我还有3年就要退休了。在这个位子上还有1年多的时间。我要把这些事情都完成好,为农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资产规范管理等等,要完成自己在供销合作社干事的心愿。看到崇明县社健康发展、后继有人、班子团结、经营有序,我也感觉很欣慰。”

    如今,恰逢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大好机遇。在陆新华看来,崇明县社还要下一盘很大的棋,无论是养护院项目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探索或者农村金融领域的进入,都是服务城乡居民的重要任务。城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当代供销合作社人也离不了“扁担精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