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政策明朗给棉农吃上定心丸

    4月7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2015年国家将继续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19100元/吨。继临时收储政策后,2014年新疆开始实施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标价格定位19800元/吨。2015年目标价格与2014年价格相比,每吨降低了700元。19100元/吨的价格缘何而来?新的目标价格将对棉花市场、棉农、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产生怎样的影响?

    价格微调不只 缘于棉市低迷

    “相对2014年,今年目标价格下降了700元/吨,保持了棉价的基本稳定,变动幅度不大。在棉市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下,今年棉价的下调,是国家调控的一种手段,会相对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同时,国际国内棉价持续走低,国储棉1千万吨库存的压力,都是构成棉价从去年19800元/吨降到今年19100元/吨的因素。”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分会会长长卢怀玉如是分析今年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

    据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棉花收购加工年度报告》显示,由于皮棉销售疲软,2014年度棉花企业经营基本处于保本和亏损边缘,内地不少棉花企业谨慎收购。籽棉收购价格同比大幅下跌,年度平均收购价格为6.08元/公斤,与上年比下跌2.55元/公斤。同时,受不同采摘期籽棉质量差异和市场供求影响,整个采摘期收购价格大幅波动,从最高7.44元/公斤到最低5.33元/公斤,每公斤相差2.11元,波动幅度大大超过去年的0.77元/公斤。

    棉花市场低迷只是目标价格下调的成因之一,市场供求关系是下调目标价格的又一因素。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外需求不旺等因素影响,棉纺织市场持续低迷不振,企业采购不积极。据业内人士透露,2014年受国内外纺织品需求持续低迷、内外棉价差仍然较大、化纤对棉花替代作用明显等多种因素影响,棉纱价格处于持续下滑趋势,棉纺织企业运行困难,开工率总体较低,直接导致用棉量下降。再加上1100多万吨的国储棉库存,供大于需的格局依然存在。“当前纺企随用随买,加之巨量的国储棉库存,预计2015/2016年度,国内棉花基本会满足市场的需求。”卢怀玉说,“虽然价格下调了700元,但是却高于一些外商、进口贸易商之前预测的17000-17500元/吨,高于中国主港清关美棉2000-3000元/吨。这也体现了国家对新疆重要棉区扶持的一贯性,以及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疆主产棉区的决心。

    对于微调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早在新疆棉花企业预期之中,相对当前仍旧积压的库存才是他们的心结所在。新疆某棉花企业营销部负责人表示,今年目标价格下降700元,对籽棉影响不大。而从去年开始,该企业皮棉基本是以亏损的价格在交易,去年共收购籽棉16万吨,加工皮棉大约6万吨,目前只销售了2/3,还有1/3的库存有待消化。他表示,在新疆,他们的销售进度还算是快的。另一家新疆棉花厂厂长则显得忧心忡忡,根本无暇顾及目标价格,他更为关心的是皮棉的销售:“今年棉市低迷,市场供大于求,纱线、纺织企业都不景气,到现在我们厂还有十几万吨的皮棉苦无销路!厂里各种设备导致投入成本大,导致今年一直在亏本经营。”

    影响不大但须完善补贴机制

    业内人士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新疆目标价格,这和他们的预期基本相当。变化不大的价格,对棉市的影响也很微小,政策的明朗,稳定了棉农的植棉心态。

    “这个价格对行业的影响不大,每吨下调700元,折算成籽棉价格每公斤比去年降低0.2—0.3元,并不会相差太多。”卢怀玉向记者解释道,虽然价格比去年略低,但棉农基本可以接受;正值春播,政策明朗,给棉农吃了定心丸。国家选择在2015年棉花大规模播种前夕发布目标价格,对稳定新疆棉区的棉花生产有一定积极意义。据了解,3月,全区植棉意向面积下降6.77%。环比回升3.3个百分点。被调查棉农中,准备减少植棉面积的棉农占14.8%,增加户占4.2%,与上年持平的占78.9%,还有2.2%的棉农仍在徘徊观望中。

    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会庆也觉得只要有了这个兜底的价格,棉农的心基本上就不会再动摇,“对于种植棉花的大户来说,种棉仍然是第一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土地只适宜种棉花,对我们很多社员来说,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们种起棉花来感到得心应手,突然改种其他作物,他们担心风险更大。而且植棉大户所有的配套设施,包括农机具、晒场等都是种植棉花使用的,种植其他作物也不合适。虽然比去年少了700块钱,但对广大棉农来说,基本算吃了一颗定心丸,棉农还是可以通过提升棉花品质、提高单产、品种改良等措施和手段弥补差价。”

    但是,棉花继价补分离后,如何增加棉农收益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国家实行收储政策时,籽棉每公斤的交易价格在八九块钱;实施目标价格后,籽棉价补相加后农民的收益为每公斤7元左右,与收储政策相比,每公斤相差1元左右,棉农的收益明显下降。”卢怀玉说,“从这个方面看,目标价格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从当地植棉地租价格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棉农植棉的意向,前两年,有收储政策托底,农户包地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比较高,每亩地的租价都在1000-1200元,而现在每亩地的价格基本在400-500元。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暗示着棉农对植棉收益的怀疑。”卢怀玉告诉记者。

    “目标价格的确对支持和发展新疆棉花行业有着积极的稳定意义,但需把着力点放在尽可能多地增加棉农收益上,棉花行业自身也需在提高棉花竞争力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成本、稳定产量、提高质量。”卢怀玉建议,棉花行业科研单位应该继续大力研发棉花的新品种、新株型。同时,在棉花生产中,进一步增强棉花种植的土地集中度,提高棉花机采程度,继续研究如何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用水量,确保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编辑观察

目标价格机制 需要继续完善

    日前,正值春播在即,国家发改委对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的定调,给犹豫不决的棉农吃了定心丸。虽然目标价格相比去年下调了700元/吨,但是折算成籽棉收购价格只是微调了0.2元/公斤。在今年新疆政府主导的调结构、减少棉花面积的政策下,这个政策对于新疆的棉花种植更多地充满了正能量,是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反映出国家对于继续强化棉花市场化的目的。

    2014年,我国开始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在内地棉区实施价格补贴政策。从效果看,相比之前的棉花最低收购价政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后理顺了棉市价格形成机制,使得国内籽棉收购价、皮棉销售价与国际棉价的联动性增强,国内外棉花及相关产品的价差明显缩小。

    在去年中国棉花协会召开的棉花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棉花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将成为新常态,棉花价格将更趋于市场化。而今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的小幅下调,综合考虑了棉花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等因素,目的是加快棉市的“去政策化”。这正是新常态下,棉花价格市场化的表现。

    据了解,今年新疆计划调减棉花种植面积至466.5万亩,调减规模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5.7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将调减棉花种植面积100万亩。虽然,今年国内棉花产量增长的几率微乎其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棉价会出现大幅上涨。因为国家拥有1千万吨的储备棉,而且国际棉花及其制品价格也比较低,在棉花价格市场化的进程中,内外联动的特性更加明显,这些都是牵制棉花价格大涨的因素。

    然而,正如文中所说,“目标价格的出台的确对支持和发展新疆棉花行业有着积极的稳定意义,但仍需把着力点放在尽可能多地增加棉农收益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成本、稳定产量、提高质量。”与前两年相比,2014年,棉农收益大幅减少、价格补贴资金没能快速到位,这些都是棉农减少棉花种植的因素。所以,棉花目标价格机制亟待继续完善,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