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社区金融新的“挖掘机”哪家强?

    社区金融服务是一片新蓝海,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围绕着社区金融服务这座金矿,纷纷亮出的这些“挖掘机”,既有基于自身特点进行的硬件和软件改造,也有跨界的合作和整合;既有原有物理网点的转型提升,也有线上渠道的创新与拓展,各有特色,各显神通。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新型的“挖掘机”,哪家强?

    民生银行一直对社区金融虎视眈眈,将小区金融作为其“强力聚焦两小”战略的一部分,早在2013年就提出三年内在全国开出10000家金融便利店。这次他们联合特斯拉公司建设充电桩,而且还打算免费对车主开放,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目的在于吸引特斯拉车主及其家庭,而这个群体显然是一个高端的客户群体。这也与其金融便利店设于中高端社区的定位相吻合。

    同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显然并不认同民生银行大肆跑马圈地的策略。因此,中信银行在原有网点的基础上着重建设智能旗舰店,通过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力求使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更便捷的体验。该行认为,智能旗舰店带来品牌体验,通过打造品牌才能更好地告诉客户中信银行与其他银行的不同。但是,这种旗舰店硬件投入巨大,更多像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花瓶,展示的作用远大于实际的功能。

    而招商银行的咖啡银行,揉合了金融与咖啡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业态,表面上看是营造了一种宽松闲适的氛围,实质上是将银行服务悄无声息地与社区、与客户的生活场景融合,让客户自然而然地接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平安银行通过搭建口袋社区智能平台,借助便民服务,试图以较低的成本将用户先圈起来,然后挖掘其中的金融需求。但是,如何圈客户、圈商户是一个难点,线下合作伙伴的谈判和维护成本高,费时费力,而且也不是银行所擅长的。

    不只是商业银行,现在连一些非金融机构也看到了社区金融服务的巨大市场,纷纷不惜重金杀入其中。如地产大鳄万科,通过入股徽商银行,积极抢滩社区金融服务,完善基于地产开发的社区生态服务系统。而由某企业开设于杭州的这种“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大多设于中心城区的小区边上,目前还是以客户和数据积累为主,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由于没有办理金融业务许可,商业银行与之合作的意愿和方式都还不明确。因此,这种社区金融中心能开多久、能走多远,还有待于观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