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揭秘电商售假供应链

  “您好,这里是聚美优品”,一个客服人员正在用甜美的声音在处理着聚美优品顾客的投诉,电话那头的顾客对自己刚刚购买的Burberry手表提出了质疑,客服人员并未过多询问,就引导用户进行了退货处理。

  但这里并不是北京东二环中汇广场的聚美优品总部,或是某个客服中心,而是河北三河市的燕郊镇的一所普通居民楼里的民居,在工商部门的注册信息上,这家公司叫做祥鹏恒业商贸有限公司(下称祥鹏恒业),是聚美优品的供货商之一。

  祥鹏恒业的库房在燕郊开发新区内,一辆快递车停在库房门口,在仓库库员粗暴地撕开纸箱后,露出来的廉价塑料袋里随意塞满了各类可疑的奢饰品服装。

  稍后,这些大牌服装会跟从其他渠道采购的奢侈品包装袋一一配对,最终流入到中国的主流电商平台上。祥鹏恒业其实不仅在聚美和京东上售卖,同时也为亚马逊、1号店、国美在线、走秀网、拉手等各个平台服务。

破箱子里的伪劣奢侈品

    如果在网上搜索“祥鹏恒业”,会发现这是一家涉猎服装、箱包皮具、珠宝、眼镜、化妆品、香水、红酒等商品的多元化公司。并为包括聚美、京东、1号店等多个电商平台提供供货。主要经营品牌包括: Armani 阿玛尼、Burberry 博柏利、 Dior 迪奥、Hermes 爱马仕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

    而祥鹏恒业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显示,公司经营项目包含园林绿化服务和化工产品在内多达31项,唯独没有售卖奢侈品的货物进出口以及代理进出口的经营项目。

    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这件公司的业绩却蒸蒸日上,从去年至今,他们凭借给电商平台供货,已经做到了月流水千万元以上。该公司负责人高鹏在针对员工培训时,多次表示现在是做电商最好的时候,与平台合作好过自己去经营网店。

    目前祥鹏恒业的公司规模已经扩展到了50人左右,正计划搬到正式的办公楼里,并在燕郊开发区新租了一间近千平米库房。

    每隔一段时间,这间库房的库员们就会收到包括Burberry和Armani等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库员们把衣服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款式,以及不同的颜色分类陈列后,办公室的美工们才好对衣服进行拍照。

    根据瓦楞纸箱外的快递单显示,这些衣服从全国各地发过来,常见的发货地是湖北、福建、浙江或广东,根据可识别的快递联系方式电话沟通获知,这些奢侈品均为高仿产品,价格低廉。而祥鹏恒业的员工将这些仿品在实拍图至京东、聚美等电商平台后,就会正式上架,销售到各个消费者手中。

名品特卖成假货特卖

    在聚美优品6月15日那一轮的名品特卖中,鞋包特卖第一栏与第二栏的位置,则是给了两个号称“全网最低”与“官方授权正品”的特卖品牌——Armani与Burberry。而隐藏这两个品牌背后的,正是祥鹏恒业的马甲。

    点进两个品牌,大量奢侈品的手表、鞋、包出现在页面上,而显示的更多的则是“已抢完”的字样。其中,原价五千元现在2~3折出售名表占了两品牌商品的半数以上。

    如果顾客们用心留意的话,会发现商品页面有一行小字:“本商品由时尚奢品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字体小到和“不支持无理由退货”这样的标注一样小。

    但究竟时尚奢品是谁?顾客们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即便消费者发现假货问题,并把售后信息反馈给聚美官方热线,聚美官方热线也会把信息传递给燕郊的这个居民楼里,再由“自称聚美优品”的祥鹏恒业客服人员给顾客们回电话。

    这些客服人员按照聚美给其的反馈,每天要拨出数十个电话,并按照聚美的描述对顾客的要求进行处理。据其客服人员称,如果7天之内购买的,没办法只能按退货处理,如果是7天以外,只能给予维修。

    以祥鹏恒业销售的Burberry假表为例,当顾客怀疑表是假货时,客服人员则会要求其出示品牌专柜所出示的假货证明,才给其退换货。

    据调查发现,祥鹏恒业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一共处理了近3000笔退换货申请,而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名表”的质量问题所致。据统计,“指针掉了”,“时间不准”,“表带断裂”,“进水”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几个退货原因。

    祥鹏恒业负责人高鹏私下曾表示,如果不是因为“网购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条款出来,公司的销售额会翻上一番,“那也无所谓,退货回来再修一下,包装一下卖呗”。而出现磨损导致无法销售的表,则会当做“奖励”发给公司的员工。

    日本某奢侈品店店长,专业奢侈品鉴定师董江南表示,目前奢侈品柜台不会出具假货证明给顾客,同时,如果顾客怀疑产品真伪,可以选择去专柜让其帮忙换电池,如果专柜人员称此表非其产品,就可证明为高仿表。

    据了解,这些表都是祥鹏恒业公司从浙江、深圳等几个商家处购买的高仿表,而包装盒则需额外购买,每块进价在200~400元之间。暗访者与其进货商家取得了联系,其警惕性很高,告之Burberry和Armani的高仿表都可以做,不同型号价格不一样,平均价格300元,保证“进口机芯”。

伪造单据登陆电商平台

    类似于聚美上“时尚奢品”这样的供货商,在其他网购平台并不少见,据调查,这些提供一二折奢侈品的公司都和祥鹏恒业一样贩卖假货。而祥鹏恒业公司同时也在其他电商平台上销售,根据公司内部文件显示,其在国美在线命名为“百纳奢品”,亚马逊则是“恒业奢品”,而1号店平台上的的网店则干脆为其公司的名字。

    目前,京东海外购专栏绝大多数都是一些经京东认证的“海外购”第三方店在出售代购产品,而祥鹏恒业所办的“百纳时尚”正是其中之一。在京东的百纳时尚店中,目前在售有600多个产品,包含CK、Armani、Burberry、Prada、Coach等多个奢侈品品牌的鞋、包、衣服等产品。

    而据了解,在此前祥鹏恒业公司在京东的平台上还有个“腕饰汇”的马甲,专门销售上文所提的“高仿”手表,但目前已经清空了货架。

    无论是聚美还是京东“海外购”,或是亚马逊及其他电商平台,每个供货商入驻都需要严格的审查机制,那么到底祥鹏恒业是如何进入这些平台的呢?

    据了解,祥鹏恒业无论是阿玛尼、Burberry等各个奢侈品品牌的授权书,还是能证明这些奢侈品是“海外购”产品海关关单,均系其用PS软件伪造的。

    该公司通过扫描其他公司的授权文件以及海关关单,通过修改日期及公司名称等方法,将自己的公司渠道“移花接木”为正式授权,并从海外进货的正经渠道。

    而通过这种渠道,祥鹏恒业并不能获得正常的发票,当不少顾客表示需要发票的时候,他们会去用“买”发票的办法,将客户需要的抬头打印到北京市国税通用机打发票上,却并不能在发票上注明“Burberry”或者“armani”等品牌字样。

网购奢侈品假货成灾

    暗访者发现,祥鹏恒业虽然不算是一家大公司,但基本上他在市面上所有有头有脸的平台都有销售渠道,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京东、聚美优品,包括亚马逊、国美在线、1号店外,走秀网、拉手、美团都与其有过合作。

    经调查,大量类似于祥鹏恒业这种名字的小型贸易公司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之中。

    祥鹏恒业的一名员工表示,其实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各种给电商平台供货的公司,但是电商平台并非不知情,但由于这样的货物价格比较便宜,能给电商平台带来大量的人气,同时又因为不是电商平台自己经营,就算被发现也能撇开关系,属于互相利用。而一些电商平台由于对其“第三方销售”的情况并不明显标注,让很多顾客以为商品就是平台在进行售卖,所以也敢于下单。

    而一些这样的贸易公司并非没有动过自己做平台的想法,但是由于流量不足,都只好在平台的庇护下才能挣钱。从祥鹏恒业了解到,其在参与聚美优品的活动的时候,每件商品售出后,聚美都要提0.1的点,在已经打“2~3折”的情况下,商家仍有利润给平台“上贡”。

    董江南表示,平台方出现这种情况,一种是主观行为真假混卖,一种是自己都没有发现是假货。作为卖方,至少应该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以表为例,一台测试表的机器的价格不过2000元左右。

    一位知名淘宝代购店主透露,在生意飞速发展后,曾有假货供货商向其提供假货,但被其拒绝。还有店主表示,自己被电商平台认证过的店铺被人用200万元买下,在走完手续后发现,店铺被接手后销售的都是假货。

    目前假货是如何流入聚美这样的电商平台的已经有了答案,但是这些平台上到底有多少真货或者有没有真货,恐怕是一个暂时无解的问题。

(腾讯科技)


观点:

奢侈品电商到底怎么了?

 

    一向被视为身份象征的奢侈品,在刚融入网购市场中时,迅速被消费者接受,但随后却陷入增长乏力、服务质量低下、真伪纠纷、供应链不稳等困境中。

    一个诡异的场面正在形成——网购奢侈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庞大,但奢侈品电商却变得越来越落魄。这究竟是怎么了?

    奢侈品电商纷纷“落马”

    早在2008年,奢侈品电商就开始兴起,一大批打着颠覆奢侈品销售模式的电商纷纷上线。到2010年,开始走向逐渐迈入正轨,投资者也对其大肆追捧,仿佛将成为下一个淘宝。彼时,由于奢侈品网购在国内还属新鲜事物,其便利的购买特性也受到小部分消费者的欢迎。奢侈品电商开始在国内拥有一席之地,并快速走向壮大。

    仅仅从数据上看,奢侈品网购市场潜力还非常巨大。

    据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3年奢侈品网购市场的交易规模为208.2亿元,同比增长34.8%,而2014年全年预计达到274.3亿元,这意味着市场的潜力还能进一步被挖掘出来。与整个奢侈品市场相比,网购销售额仅占总体销售额的3%,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

    但事实上,奢侈品电商在经过初期的疯狂扩张以后,却日趋没落,甚至纷纷“落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品聚网、佳品网、呼哈网等以奢侈品电商为定位的公司纷纷倒闭。在今年5月,一向十分高调,上线仅一个月就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国内著名奢侈品电商尊享网也轰然倒塌,彻底结束网站运营。

    奢侈品网购市场是在不断扩大的,但专业的奢侈品电商业绩却在不断萎缩,绝大部分年销售额都在10亿以下,而且业绩增长也十分缓慢,让投资者的热情也逐渐冷却。在失去资金支持以后,部分奢侈品网站无力运营,最终以倒闭结束。

    不过就在近日,国内奢侈品电商寺库的被曝新一轮融资已“接近完成”,融资金额或将达奢侈品电商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这似乎是为奢侈品电商注入了一阵强心剂。但以当下奢侈品网购市场的形势看,或许也只是短暂的“解渴”,如果没有合适的模式做支撑,最终也会步上其他奢侈品电商的后路。

    各种难题

    奢侈品电商出现崩溃现象有着多方面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货源问题。奢侈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身上承载的价值远远高于普通商品。

    正是有其特殊性,其供应链才更加敏感。国内的奢侈品电商从2008年直到现在都没有真正解决货源问题,因为奢侈品为了保证自己的品味和升值空间,基本都是限量发行。而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让消费者体验“上帝”的感觉,都以线下实体店销售为主。

    绝大多数的奢侈品电商都没有拿到奢侈品品牌的网络销售授权,只能通过代理渠道、代购的手段来维持网站的奢侈品货源。比如原本尊享网上几乎能买到所有的奢侈品品牌,但其实这些奢侈品品牌都没有给尊享网授权。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遇到真伪遭质疑、货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奢侈品电商夹在奢侈品品牌和消费者中间,两头不讨好。而供应链一旦出现问题,试问哪家电商能一直硬撑下去?

    此外,奢侈品看似价格“高大上”,但利润的大头却属于奢侈品品牌,如果仅仅做为销售商,其实利润非常低。比如此前就有奢侈品品牌在网上开店,但走的就是线上线下统计的模式,不会为了走量而低价损伤自家品牌价值。

    同样,不管奢侈品电商货源以怎样的方式解决,其成本相对来说都非常高。这与网购市场其他细分领域电商的生存模式相悖,一般电商是压低进货价格,加大营销投入,以商品低于线下价格的卖点来获得消费者关注,最终靠走量来谋取利润。而奢侈品电商在营销上的投入也非常巨大,却不能以走量的模式来保证利润,显然是不正常的,结果自然就是无以为继。

    供应链断裂是奢侈品电商最头痛的问题,但除此之外,仍有一些加速其崩溃的因素。不管奢侈品怎样普及,但购买奢侈品的始终都是高端用户。

    网购市场一向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要想在网购用户中筛选出高端用户,对于奢侈品电商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投入。用户不会自己寻找网购奢侈品的入口,奢侈品电商只能从营销手段入手,以巨额资金做铺垫,吸引用户进入。

    在随后,鉴于高端用户的品位,奢侈品电商还必须有着比其他品类电商更严格的运营模式,以此提高高端用户的重复购买率。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是最重要因素。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资金往往只能支持很短的时间,资金的无底洞得不到满足,奢侈品电商的坍塌就近在眼前。

    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其实很特殊,并不能以常规视角去对待。对他们来说,价格不是影响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所享受的是购买过程中所享受到的服务,以及使用奢侈品的高贵感。奢侈品电商目前依然只是套用其他电商的运营模式,并不能给这些高端用户高大上的服务,又如何俘虏他们的心?

    不过换个角度考虑,正是在这样的绝境,才有可能真正爆发出自己的能力。奢侈品电商要想败中求胜,就必须转换自己的思维,加速转型升级,并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

    奢侈品电商不能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销售奢侈品的平台,将奢侈品简单地当成一种商品。而是要努力将奢侈品售前、售中、售后过程转化为高大上的服务,带给高端用户不低于实体店的享受。更加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像现在这样千篇一律,要时刻带给用户新鲜感受。如果依旧没有起色,那奢侈品电商只能趁早转型。

(康斯坦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