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百货集体亮红灯
以前活得好好的,突然,外资百货似乎集体性地念不懂中国的经了。
不管是在中国市场闯荡多年的老牌外资百货,还是才进入中国的百货新手,尴尬的关门境地都不能避免。
颇为讽刺的是,很多外资百货只有在关闭的时候,才在业界出了名。究其关门背后原因,水土不服也好,错失转型时机也罢,但似乎谁也不想放弃偌大的中国市场,一走了之。
关店此起彼伏
进军中国市场时间并不长的泰国百货老大——尚泰百货关闭了其在中国三家门店中的一家。尚泰百货是泰国五大零售集团之一,在当地拥有600多家门店,在中国杭州、沈阳、成都各有一家门店。
据了解,2012年尚泰百货中国第三家门店落户成都万象城时,尚泰百货就表示,未来5年内,其计划进军中国4~5个主要城市,未来10年更计划在中国开设多家分店。
不过新店还未开起来,已开门店却面临关闭。事实上,尚泰百货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五年时间,此次关门的沈阳万象城店也不是头一遭。
2012年,开业仅一年多的尚泰百货旗下时尚百货品牌“先先时尚精品百货”沈阳中街大悦城店就以关门告终,这是先先百货在中国的惟一一家门店,此次关门,也标志着先先百货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尚泰百货在沈阳惨遭两次滑铁卢,除了自身运营,沈阳购物中心较高空置率的现状跟其关门不无关系。来自仲量联行的统计数字显示,沈阳购物中心的空置率高达24.3%,高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一名。
正是受困于居高不下的空置率,以及始终处于低位的客流量,西武百货、美美百货、伊势丹百货以及大商集团旗下的新玛特太原街店,都成了沈阳百货市场的过客。
如果说尚泰对于中国市场是新手而言,那老牌外资百货百盛在中国市场混迹多年,最近却也频频关店。
5月5日,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旗下的济南百盛商场悄然闭店停业。这是百盛集团近两年来关闭的第五家门店。
无独有偶,5月10日,一则“常州百盛新北百盛即将关门”的消息在网上发酵。随后,百盛相关负责人确认了此消息。“由于集团发展战略调整及区域布局考虑,决定于5月20日正式闭店,5月21日起终止常州新北百盛店的经营。”
此前,2013年8月石家庄店关闭;2013年6月份贵阳鲜花店关门;2012年7月,百盛关闭了上海虹桥店和贵阳金凤凰店。不到两年时间,百盛已经关闭了6家门店。
“根本原因不是水土不服。”长江证券分析师张月凤表示,在包括电商在内的多种新型商业业态出现的时候,百盛变得太慢了,这导致其业绩一路下滑。
“能够在中国迅速发展数年之久甚至一度被看作是外资第一店,百盛显然有其过人之处。”张月凤说道,“本地化”和“贯彻一致的市场定位”是百盛集团持续增长及取得成功的主要策略。
再看英国百货业巨头玛莎百货,其近日在官方微博上发表声明称:玛莎百货将调整其在华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上海现有的旗舰店和中心店,并寻找本地合作伙伴。事实上,这则声明背后是玛莎百货在华发展遭遇困境。据了解,玛莎百货计划关闭三分之一的中国门店。
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自有品牌具有独家设计的优势,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但风险在于与潮流品牌相比,大众接受度不高。在整体的品牌形象没有做起来的情况下开展自有品牌,最终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前赴后继者不少
尽管各种新牌老牌百货关个不停,中国百货市场在很多外资零售眼里,仍然有许多可挖掘之处,尤其是一些新进入的外资零售。
2012年才进入中国大陆的台资百货企业新光百货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记者查阅新光国际百货官网发现,其是由台湾新光国际与 IDG资本(中国) 共同合资成立。
按照新光百货当时的计划,其打算自2012年~2020年8年间于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开设10~12家以上拥有自有品牌的高端百货购物中心(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以上),预计于2018年起挂牌上市。
据了解,目前新光国际百货各分店已经在南京、无锡及南通等地陆续展开运营,新光百货方面表示,未来将在北京、上海、长沙、成都等地区逐步建立高质感的全方位大型百货购物中心。
同样在2012年,日本居家生活百货公司东急Hands宣布在中国开设直营店,并于2012年4月1日入驻上海梅龙镇伊势丹。东急Hands希望在日本国内的日用品市场低迷之时,以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为踏板,将店铺扩展到全亚洲。
东急百货店铺在进驻上海之后,下一站便选在了武汉,于2012年10月在湖北武汉成立合资公司“武汉东急百货商业管理公司”,参与中国商业设施的经营管理业务。据了解,武汉东急百货将于2014年开业,共有6.7万平方米。
且不说新光百货和东急百货能否在中国百货业低潮中开个好头,同样对中国市场“不死心”的法国老佛爷百货去年再次进军中国。
2013年9月,老佛爷百货在北京西单开业,1998年在王府井败走后,首次重返中国。
但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新鲜感流失,老佛爷百货开业初期的高人气慢慢散去。在业界看来,在零售业整体发展趋缓的大背景下,定位在西单商圈有些超前的老佛爷百货,或许将面临一段超长培育期。
零售业观察评论人林一凡表示,外资百货包括外资买手制百货,在品牌上高于国内百货品牌,但是对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消费心理了解不够透彻。此外,外资百货一般定位都比较高端,国外的很多服装款式或类型方面,也有些不大适合中国人。“外资百货在国内市场曲高和寡,有水土不服的现象”。林一凡认为,在同样的经济放缓和零售业过冬的大背景下,相对于本土百货,外资百货抗风险以及抗压的能力要低一些。
坚挺者的存活之道
当然,为了挽留更多消费者,上述多家外资老牌百货们并不是没有改变过。
百盛尝试了体验业态自救,在北京百盛复兴门店,餐饮、书店等体验型业态也进驻商场。
不过,对于今年的变革计划,去年复出的百盛创始人钟延森提及最多的还是从品牌上操刀,并未有太多业态调整的字眼。
紧随百盛之后,已入华16年的老牌外资百货SOGO北京店近期也在经历转型阵痛,新馆2~4楼因欲转型购物中心已关闭调整逾半年,流失了大量商户和客流,其购物中心至今仍未亮相。
显然,简单的调整似乎并不够,来看看国内的百货业都是如何抵御寒冬的。
事实上,百货业从单纯的商品售卖转型业态更丰富的购物中心已是大势所趋。王府井百货通过收购春天百货,借机拿下当下颇为火爆的奥特莱斯业态。在入手奥特莱斯业态的同时,王府井百货宣布将在2015年前开出4~5家购物中心。
此外,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银泰在近年来多次与阿里、腾讯合作谋变。3月底,阿里巴巴宣布以53.7亿元港币战略投资银泰商业,双方期望在合作中开启“化学反应”。去年“双11”期间,银泰商业旗下所有商场直接把网店优惠码摆进商场,被外界戏称为“商场主动甘当试衣间”。
在宣布虚拟会员卡“银泰宝”上线“满月”后,在拉开大幕的传统百货业年中庆期间,银泰宣布通过“银泰宝”发放亿元购物奖励。据银泰披露的数据,截至4月8日,注册领取“银泰宝”的会员超过170万人,超过银泰线下实体门店十六年积累的会员总数。
银泰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军近日在采访中说:“我打个比方,电子商务企业是空军,传统零售企业是陆军,空军在天上要打陆军的部队,命中率很高,传统零售老是挨打也不行。所以要把自己的陆军部队改造成特种部队,能够去跟空军对接的特种部队,这样的话,才有优势与空军联合起来作战。”
拥有“艺术范儿”的K11购物中心,3月至6月,在上海K11首次举办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专题特展,据上海K11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单日参展最高达到7000多人,预计展览期间参观人数将超过40万人,商场客流量直升30%,业绩亦提升20%。
一位招商经理告诉记者,不管是办展,还是做O2O,百货最终的目的都是:先把客流吸引来再说。这,恐怕也是当下所有实体零售应该思考的问题。
新闻1+1 Link
O2O 鸡肋还是机会?
如何将线上客流引回线下消费的O2O模式成为零售业的新共识。 据介绍,广州友谊与腾讯微生活达成合作协议,推出拥有“微信自定义菜单”的微信服务号“广州友谊”,开通在线购物、会员服务、品牌推荐以及幸运降临等功能,实现店内品牌和服务信息线上线下共享。另一款移动应用平台“友谊微百货”也于5月中下旬正式上线。届时,友谊微百货将与友谊实体门店、友谊网乐购和广州友谊微信,共同构成友谊全渠道零售平台,至此,广州友谊全渠道端口布局基本成型。 而百货广百股份日前也明确了O2O动作。广百也选择与微信合作,计划率先推出广百基于微信平台上的APP,广百将不会再单独开发自己的APP做单独推广,而是基于微信平台做APP。 实际上,在广州友谊之前,国内已有多家百货公司开始涉足O2O。在传统百货领域,一大波O2O正在袭来。有业内人士表示,实体零售商大规模向移动购物转型的序幕即将开启。广发证券研报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是未来零售渠道的变革方向”。 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O2O对于百货企业来说,其实是鸡肋,不做不行,做的话目前也没有成功的模板,大家都在摸索中。虽然目标是将客流引回线下消费,但并未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 “但是,不能再等到看清楚了再做,差不多方向对了,就要开始行动。”有百货业人士坦言道。广发证券研报显示,“O2O”本质上是加强线上线下“流量”交互的过程,这里的“流量”概念包括了顾客与商品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几个方面。移动购物对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和支付系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企业进行持续、大规模的投入,在最终生效之前企业需要忍受较长时间的利润率持续下降甚至亏损。 接下来,线上客户端如何“吸粉”、“炒粉”以及和品牌资源的对接,仍是百货O2O之路的难题。 (林晓丽)
案例 Case
变了味儿的“老佛爷”
“品味时尚,如沐巴黎。”西单地铁站里,老佛爷百货的广告牌上红底白色的8个字格外醒目。虽然打出这样的广告,但北京门店与巴黎总店依然有很大差别。
“价格和其他店一样,比巴黎老佛爷贵多了。”晚上10时就要坐火车回家,赶在最后一刻,从辽宁来北京玩的王蕾慕名到老佛爷逛了一圈。一年前,她刚去过巴黎度蜜月。“这里一盒要700多块,在巴黎老佛爷能买两盒。”王蕾一边说,一边拿出刚买到的Dior牌护肤品。
价格的差距也正是在老佛爷重回北京时不少业内人士所担心的。据介绍,中国人到巴黎老佛爷百货购物时享受免税价格,店内商品价格要比其他店便宜12%。然而,由于目前我国针对奢侈品的高税收政策,北京门店的价格将无法享受到这类优惠。
除了价格的差别外,王蕾还在北京门店看到了许多巴黎老佛爷百货里没见过的品牌。
“北京门店主要走‘轻奢’路线,店里没有Prada、LV等大牌。”老佛爷百货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1年,老佛爷百货方面就透露,陌生的新品牌将占西单老佛爷百货出售商品品牌的大多数,包括中国设计师在内的多位亚洲设计师品牌也在销售范围内。
或许,这样的品牌布局是有意为之。
早前,巴黎老佛爷百货(中国)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向媒体表示,老佛爷百货要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老佛爷百货官网也将其与竞争对手的主要区别定位为:为消费者提供众多特别的、独有的品牌及产品选择。配合这样的定位,老佛爷百货实行买手制。
然而,实行买手制似乎是一步险棋,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在国内依然水土不服,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成为拯救百货业愈发同质化的救星。
然而,买手买来的商品虽然独特,却难过横在消费者心中的“价格”这道坎儿。
“西单老佛爷主要是国外的二三线品牌,价格也没有竞争优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与巴黎总店相比,西单老佛爷店里的顶级品牌不多。随着出境购物的便捷,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了这些这些品牌在国内外的差价。“即使把巴黎老佛爷的品牌照搬过来,价格上也不存在优势。”
对于百货业来说,面临的最大难题已经不再是顾客的消费能力,而是如何把足不出户就能网上购物的消费群体吸引到实体店来。
“顾客大多是先来吃顿饭,看场电影,再顺便购物。”在西单大悦城里一家西餐店工作的小张说。北漂了10年,西单工作了6年,小张愈发感觉到这几年来把购物当首要目的的顾客越来越少。她介绍,以前顾客是来西单买衣服逛累了随便吃点,而现在大多是朋友聚会吃饭,有空才看看衣服。
在赖阳看来,没能迎合这种改变正是老佛爷遇冷的原因之一。虽然是法国的“洋佛爷”,却很难闻到她身上独特的法兰西味道。云南菜、台湾菜、美式比萨……即使是老佛爷百货内最有人气的餐饮区中,也难觅法式大餐的踪影。好不容易在4层找到了一家名叫“西贡在巴黎”的餐馆,服务员却介绍:“店里90%是越南菜,只是有几道法国菜。”
“主要还是传统意义的百货商场,虽然来自法国,老佛爷百货却没有让顾客体验到法国的文化。”赖阳说。互联网电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到百货商场更多是追求纯粹的体验,老佛爷百货并没能与这种观念实现对接。
(曹政)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