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电子阅读>> 合作经济杂志>>正文内容

文化建设问题漫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文化建设成了热门话题、重大命题、时代课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力量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那么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措施繁荣和发展文化,以什么样的方向和途径建设文化?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直面回答、避不开绕不过的严峻课题。

 

文化问题之浅见

   何谓文化?专家学者认为,文化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和意识形态范畴。从这个角度审视,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传承延续的特质和禀赋,是避免亡国灭种、保障族群永续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人民获得精神食粮、孕育高尚情操、滋养健康心态的精神家园;文化是铸就政党团体政治目标、政治纲领、政治意图的鲜艳旗帜和醒目标志;文化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根基;文化是维系社会稳定、民风淳朴、人际和谐的精神纽带和情感支撑;文化是鉴别善恶美丑、优劣高下的价值尺度和道德规范;文化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指引人们前行的灯火;文化是一种流淌在血液中、渗透进骨髓里、镌刻在灵魂上、融汇于心灵深处、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神秘精微的东西,是一种深厚、深广、深沉、深邃的东西,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深度,是知时好雨、润物无声,是静水深流、精气内行。文化是人创造的但又反过来浸润人、塑造人,是区别社会人与自然人、人性和兽性的标志和徽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因和胎记。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显然,这种差异取决于文化影响的力度和程度,取决于“人”所拥有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知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都是文化影响和作用的结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琢的成果,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一本打开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恩格斯则强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广义的文化则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个层面和角度可以把文化分作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从人类社会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化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气势磅礴、无与伦比的万里长城是文化,雄伟奇丽、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是文化,巧夺天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文化,我们从咿呀学语就开始吟诵的、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唐诗宋词也是文化。我们吃的喝的可以归结为饮食文化,穿的戴的可以概括为服饰文化,居住聚会的场所是建筑文化。人死了有丧葬文化,结婚恋爱有婚俗文化,乃至茶文化、酒文化等等。

   从文化的外延看,文化包括文化载体、文化作品、文化服务等;从其内涵看,主要指文化的精神和理念、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从文化内涵的构成来看,一定的文化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习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要素。

   从文化的属性看,文化是独特、鲜明、多元、丰富的。

   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国别性,不同的地域、民族、国度,具有不同的文化,由此可以划分为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内陆文化等。

   文化具有历史性、延续性、传承性,文化发展是长期孕育、不断积淀、循序渐进、代代相传的过程。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从先秦诸子到汉唐气象,从宋词元曲到明清风韵……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泱泱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和惊人魅力。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不停地流淌着、涤荡着,冲突着、纠结着,更新着、延续着,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文化具有政治性、阶级性、时代性,它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由此才产生了封建主义的文化、资本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的文化。

   文化具有人民性、世界性和普世价值,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富有魅力的文化总能突破族群、国界、阶层的限制,为不同族群、国度和信仰的人所接受,正所谓“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不同的文化历千年而不泯,必有其共同的美丽和魅力、价值和内涵。

   文化具有吸纳性、包容性、借鉴性,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对外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接收,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所以对于先进的思想文化,我们要采取拿来主义,大胆坦荡地借鉴、吸收,对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则要采取走出去策略,勇敢地输出、传播。

   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更多在于异而不在于同,在于特殊性而不在于一般性。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塑造着不一样的人格、不一样的精神、不一样的风骨,养育着不一样的血脉,产生着不一样的作用。同样,对文化的解读不同,其态度和选择取舍也各不相同。有人实行愚民政策,大肆焚书坑儒,可恨;有人简单、偏执、狭隘地对待传统文化,以至于动辄“要把方块字和线装书统统扔进茅坑”,可笑;有人拿腐朽当神奇,把肉麻作有趣,奉恶俗、粗俗、低俗、庸俗为时尚,可耻!对待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费孝通先生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总而言之,文化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是一种物质力量;既是硬实力,更是软实力。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宏大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维、更加包容的胸襟、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改革、大创新。

 

先进文化建设之拙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全新的战略思维、博大的全球胸襟、开阔的历史视野,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毅然作出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毫无疑义,这一战略举措决策英明、构思宏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抵御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施虐、抵御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入侵,努力改变国际文化西强我弱尴尬局面的需要。诚如有些媒体所指,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500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任何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对此,撒切尔夫人曾不无揶揄地指出:“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是成不了世界大国的。”

   这是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普世价值,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文化游戏规则,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发挥我国文化陶情怡性“化成天下”的魅力作用,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融合和民族沟通、助推民族复兴、抵制西方世界戴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消极影响的需要。没有文化上的觉醒,就没有中华民众的真正觉醒;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没有文化上的雄起,就难以实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设计、文化理想,没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能是空谈。相反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构筑我们的文化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升形象、争得地位。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乃至党的建设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需要。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充分发挥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体系的核心功能作用,可以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动力源泉、有力的智力支持,可以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良好的舆论氛围、坚韧的精神维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坚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愈是思想多元、矛盾凸显,愈是物质丰富、生活富裕,愈需要文化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愈需要发挥文化整合凝聚、规范认同的作用,从而通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这是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渴盼、新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文化生活的充实和丰盈,始终是幸福生活和美好人生的内在要求。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

   显然,建设先进文化,事关人的全面发展、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执政党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福祉安危、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乃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义不容辞、刻不容缓,万万不可等闲视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精心建设、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为先进文化注入新的营养、丰富新的内容、炽燃新的活力,不断赋予文化以厚重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鲜活的创造性、丰富的世界性,从而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持续发展积聚力量;迫切需要我们把五千年文明饱蘸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财富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主动优势,加快实现中华文化振兴的激昂变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我们要倾力建设的当然是,也只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的先进文化;应该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反映、促进和服务科学发展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亦即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相协调的先进文化;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和实践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为特色,既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又极富青春活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应该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的先进文化;应该是脱胎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积淀传承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浓缩着民族文化的精粹,永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应该是勇于善于对外开放、包容吸纳借鉴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先进性为我所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应该是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科学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提高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自身文化价值,坚定信赖自身文化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反映和体现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先进文化。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个巨人伟岸的塑像,那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应是巨人头上璀璨夺目的王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应是王冠正中那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那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呢?这是一个太大、太重、太艰深的命题,不是平庸如我者所能回答得了的,但既是论坛,还是要壮着胆子说上几句。

   首先,必须处理好学习传承与批判扬弃、包容吸纳与应对取舍的关系问题。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吸收和借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因此就要真正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就要真正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粗取精、除伪存真”,萃取百家、择善而从、创新提升、为我所用。既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优势,又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借鉴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创造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从而做到建设先进文化、扶持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和鲜活魅力。

   其次,必须坚持不懈地搞好文化的创新、创造和繁荣发展。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是文化繁荣发展之道,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作用,要通过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来体现,要通过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来反映。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历史的眼光、开放的意识、平和的心态、宽容的精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氛围,倡导勇于变革、勇于创造的精神,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使一切改革创新的观念得到尊重、一切改革创新的举措得到支持、一切改革创新的成果得到肯定。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和创意文化,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引擎,积极运用高新科技成果,努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不断打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产业、拓展新的文化事业,从而使文化发展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需要特别强调和指出的是,在着力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承续民族传统、植根伟大实践、秉持开放包容,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

   再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在先进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繁荣中,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统领始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四者紧密联系、科学严谨。在实践中,一定要把握其整体性、突出其群众性、强调其实践性、增强其实效性和感染力,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提高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导力、整合力、统领力,最大限度扩大社会思想认同。

   第四,必须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必须准确把握文化兼有商品经济和意识形态两种属性、兼具作为物质生产的硬实力和作为精神生产的软实力两种实力,体现公益性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性的经济效益两种效益的特点,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双丰收、双体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壮大。

   第五,必须把建设先进文化与本职工作、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建设先进文化,人人有份、责无旁贷,必须从当下抓起、从身边抓起、从自己抓起、从本单位抓起,必须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的建设抓起,从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文化人抓起,努力把决定变为措施、把措施变为行动、把行动变成效果,在抓实、抓细、抓具体,抓到位上下功夫,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求真务实、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合作社文化精神之刍议


  供销合作社是当今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中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社文化既是供销合作社人优秀的精神形态在实践中的长期积淀和结晶,也应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构成和有益补充。对供销合作社人来说,挖掘、萃取、丰富、提升合作社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华、精髓,培育弘扬独具特色的合作社文化精神,就是对建设先进文化的最好贡献和最现实的选择。

 

   培育和弘扬合作社文化精神,就要在实践中坚持和恪守“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社原则。从组织形式上说,合作社是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联盟,是在平等互利民主自愿基础上的联合合作。这种合作的原则,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共同发展、方式是联合合作、重点是效率和公平。这种原则和文化,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共同发展的美好期望。恪守合作社原则,充分体现每个成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身份,就要坚守人本理念,坚持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实现人,发展成果由全体人员共享;就要更好地实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让广大员工在工作中快乐地释放潜能,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成全人、提升人;就要在具体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发展好的企业或单位,也要关注重视基础较差的企业;不仅要注意提高效率,也要兼顾公平,促进和谐;不仅要尽快做大蛋糕,也要适当考虑蛋糕的科学分配。从而最终做到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全面发展,而且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其他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培育和弘扬合作社文化精神,就要倡导团结合作、互利双赢的团队精神。就要增强合作共赢的理念,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独特文化,处理好取与予、舍与得、义与利的关系,培养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大局、全局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落到实处,增强合作社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而与先进文化的引领和要求同轨同向。之所以着重强调“我为人人”,就是激励大家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自身的服务、奉献、付出做起,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通过共同的理想信念,把智慧力量汇聚到供销合作事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上,把个人行为统一到干事业的共同方向上,形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供销合作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培育和弘扬合作社文化精神,就要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这是供销合作社传统的、优秀的、先进的特色文化精神,是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宣传的文化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这种优秀文化精神逐渐扩展为、演变为、具化为干部职工勤俭办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乐于付出、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人本精神。这就是“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三化同步”、城乡一体的历史潮流下的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义。

   培育和弘扬合作社文化精神,就要坚持服务“三农”宗旨,积极践行诚信服务的职业道德。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观念是供销合作社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必须努力成为“三种力量”,必须把亲农、惠农、为农、富农、助农增收致富作为天职和使命,必须把构建为农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作为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价值所在。供销合作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当然要经营逐利,但在经营逐利中必须坚持文明经商和诚信经营,必须做到以诚取信、以信取义、以义取利,兼顾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供销合作社企业当然要注重营销,但其关健点不是在于短期内少卖或多卖了多少产品,而是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点燃了农民的消费愿望和激情,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了市场的导向和趋势,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产品的生命力、提升了品牌价值,在多大程度上打造和提升了农民顾客的信赖度、忠诚度和持久热情。说到底,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将“服务”与“信用”作为重要的文化元素植入营销之中,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差异化战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说得好:“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取决于企业的境界。企业只有超越自身利益,把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追求,才能培养战略眼光、形成战略思维、作出科学决策,避免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等短期行为,才能蓬勃发展。”

   培育和弘扬合作社文化精神,就要进一步弘扬合作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就要增强供销合作社人创新的理念、开拓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理念,加强合作社理论研究和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清晰地回答和解决供销合作社“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认识问题、方向问题、发展问题、地位问题,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强化和推进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打造激励超越、包容多样、宽容失败的合作社文化生态环境,把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与推动合作社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在活跃城乡经济、繁荣城乡文化、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探索农村经济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跨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繁荣先进文化,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践行,我们固然需要深刻的认识、需要准确的理解,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参与建设和实际行动。只有全党、全国、全社会都做到高度重视、自觉行动,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落实文化自卫,从而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到实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