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电子阅读>> 合作经济杂志>>正文内容

密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经验

  以人为本谋求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中,走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始终存在争议。颇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无法与小农户、合作社对接,因为他们代表的是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应当被农业公司所取代。因此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开发农业。而密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切入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激发起广大农户应用科技、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动力,大力促进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家禽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过去,密云同北京市其他区县一样,肉鸡生产采取“公司+农户”的“合同鸡”生产模式。龙头企业通过协会有偿服务向农户提供鸡雏、饲料、防疫、技术指导到肉鸡回收的全程服务,农户只负责饲养。但是由于公司单方决定投入品和产品回收价格,并采取农户保本生产略有盈余的定价原则,养禽户的收益有限。农户自养的“市场鸡”虽然利润高,但缺少服务,市场风险大。2006年,由当地的一家个体肉禽加工厂领办的岭东肉鸡合作社成立,为“合同鸡”转型“市场鸡”生产奠定了基础。合作社取代公司负责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项服务,但是与“公司+农户”体制不同的是,合作社首先是进入门槛低,农户仅需要交纳60元股金,养殖500只规模即可入社,而不像公司体制下每只鸡要交纳18元的订金,并且养殖规模要上千只;第二,因为存在社区信任,如果是贫困户养殖,合作社以赊销方式提供鸡雏;第三,加工厂承诺为农户提供最低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随行就市。加工厂有了稳定的货源,社员避免了市场风险,实现了双赢。社员每只鸡净赚3元以上,比“合同鸡”高出0.5-1倍,“市场鸡”由160万只迅速发展到1200万只。
   
  我们在调查中切身感到,密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户的利益增进。为了让广大弱势群体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分享现代化的成果,引导农民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走发展合作社的联合道路。通过财政扶持、强化服务等政策手段,吸引农村各业精英和两委干部成为带领广大农户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在推进农村合作事业中,始终坚持广泛发动、典型引路、具体指导、规范发展,坚持自愿入社、民主管理、合作社盈余主要按交易额返还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制度优势,实现合作社为全体社员服务的基本宗旨。不仅克服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找到了增进农户、特别是中低阶层农户的经济利益和福祉的制度机制,而且找到了政府实现农村发展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内在统一的组织载体。

  以合作社为载体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多功能性。将满足首都居民对优质、安全鲜活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经济目标,与展现农业文明、为城市居民提供回归自然、旅游休闲好去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社会目标,以及营造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农民为主体建设新型农业产业化新模式

  密云经验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的独特作用,以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发展战略。使农户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参与主体之一,而不是被动停留在初级产品的生产者。
   
  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广大普通农户、特别是中低收入农户以独资、与社会资本合作或合股经营等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分享第二、三产业的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增值收益。从而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普通农户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而是要解决农产品卖个好价钱问题;不仅仅是提升农户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要转换农户观念,树立工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合作理念、市场化的现代商业经营理念,这对于农户无疑是一场新的革命,并确立了农户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它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

  以服务广大农民为宗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密云县政府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始终围绕服务农户开展工作。县委、县政府先后专发了两个文件,提高全县各级干部对于合作社的了解,对发展合作社重要意义的认识;并连续大规模地举办培训班,对农村干部反复培训,统一了干部的思想认识。同时,逐步形成了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培养了一支辅导员队伍,并建设了一批典型示范社。当合作社发展进入普及阶段后,政府的重点转向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性建设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引导合作社坚持为全体社员谋利益,推进“组织制度规范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以及市场营销规模化”。同时,辅以必要的资金扶持。7年来,市、县财政累计用于合作社的专项资金3409万元,社员户均70元/年,重点用于改善合作社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合作社为社员服务的能力。
   
  为了将政府的服务长期化、稳定化、制度化, 2008年6月,密云县在农口机构改革中,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成立了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建起了七大服务平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具体包括:一、“一站式”注册。为农民专业提供免费注册登记代办业务,覆盖全县17个乡镇,并建立起规范的一社一档(案)制度;二、市场营销。2008年,从促进当地骨干合作社与农产品骨干销售企业对接入手,成立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中心;2010年,随着合作社的普及,又成立面向全县的北京密农农产品产销合作社,打造“密云农业”品牌;三、综合信息。开通“密云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网”,提供从生产技术、产品销售、到科技、气象、政策资讯等综合信息服务;四、融资担保。2年来共为合作社提供担保贷款4745万元,联保担保1621万元,邮政储蓄贷款205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72万元;五、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范围涉及果品、蔬菜、粮食、肉禽、奶牛等五大类,19个险种。截至2010年12月底,累计投保4.6万亩耕地,23.9万头畜禽,总保费1887万元,总保额3.68亿元;六、财务托管。对享受国家扶持补助资金、有担保贷款的专业合作社,提供财务托管服务,实现财务公开、透明、规范;七、人才培训。目前已经累计举办14期培训班,重点培养理事长、财务人员和乡镇辅导员。受训人数已经达到1500人次。
   
  合作社服务中心的有效运作,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为从“政府领导”转化为“政府指导”,从“行政命令”转化为“强化服务”,较好地理顺了政府、市场和合作社的关系,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典范。

  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一,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要素配置。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但是土地供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造成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意愿无行动能力。建议政府对此开展专项研究,切实寻求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供给紧张问题的办法。在融资方面,建议重点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可以考虑利用农产品的季节性特征,开展合作社之间的资金互助试点;认真落实好“5+5”行动计划,解决好合作社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借鉴日本经验,合作社投资产业化项目,由市、区县两级按一定比例,如30%-50%的比例补贴;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重点加大对合作社理事长的系统培训,利用北京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合作社培训基地,开设合作社企业家中短期培训班,并将培训制度化。
   
  第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帮助合作社推销优质农产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专栏进行广泛宣传,对首批50家北京市示范合作社进行专题报道,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广大民众对合作社及合作社产品的了解与认识。
   
  第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引导同类合作社之间联合起来,发展联合社,开展合作经营,形成价格同盟,联手共同开发市场。提高市场谈判力,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政府重点扶持联合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冷库、运输车等,并鼓励、扶持基层社联合投资入股共同建设加工企业,对聘用职业经理人给予补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