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变成蛋鸡王
图为庙滩信用社客户经理李贵生(左)在陈全的厂房了解蛋鸡生产、销售情况。
听说昔日打工仔如今成了蛋鸡王,笔者8月上旬慕名前去采访。离养鸡场还有几十米远,便可听到蛋鸡在鸡舍“咯咯咯”的叫声。上午10时,6名工作人员忙着将刚产下的鸡蛋从鸡舍捡起、分类、装箱。陈全说:“好几个客人还等着拉走这些鲜蛋呢!”
今年40岁的陈全,1987年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1995年,他返回谷城县庙滩跑起运输,可当时小镇车辆已经趋于饱和,生意很清淡。
一天,陈全到街上花30元买了一只肉鸡,感觉好贵。后经市场调查,陈全了解到全市肉鸡市场60%的货源靠外地供给,心里萌生了养殖肉鸡的想法。
“我拿出所有积蓄租了一个旧厂房,购进1万只鸡苗和养鸡设备,开始养殖肉鸡。可技术不到家,肉鸡成活率仅50%。万幸的是,肉鸡长大后,价钱不错,没有亏本。”陈全感到,要想做好肉鸡养殖,学好饲养技术必不可少。他买书、拜师,刻苦钻研养殖技术。第二批购进的2000只鸡苗,在他精心管理下,肉鸡成活率达到95%。这次他净赚1万多元。就这样,3000只、 5000只、 8000只……滚动发展,陈全养殖肉鸡的利润日渐看好。
陈全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把养殖场转向离庙滩镇区 2公里远的丘陵岗地——魏家山,投资120多万元在山上办起蛋鸡养殖场,规模扩大到3万多只,整个鸡场的装料、刮粪、降温、升温、风机水窗实现自动化操作。
陈全富了,但他没忘记邻里乡亲。他主动帮扶其他村民养殖蛋鸡,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为解决村民育雏技术不过关问题,陈全每月从外地购进1万多只雏鸡,育到每只 1000多克后再卖给村民,村民饲养 2个月就开始产蛋。目前,已有24家养殖大户在魏家山养殖蛋鸡。
“养殖规模大了,处置蛋鸡粪便曾让我感到头痛。”陈全话锋一转,由于鸡粪“肥”死了村民的树。“这个问题不解决,养鸡业再继续发展也会阻力重重。”陈全坦言。
陈全了解到北京三色园公司利用生物发酵废弃物处理技术可解决蛋鸡排泄物污染后,他和庙滩信用社信贷员到北京实地考察洽谈,在信用社20万元贷款帮扶下,投资30万元兴建了生物有机肥料厂。他按时上门收集养殖户的鸡粪,然后发酵、加工。肥料厂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肥料还成了五山镇茶农、城关镇菜农青睐的主要肥源。
为了稳步发展蛋鸡生产,去年陈全以房产作抵押,又从庙滩信用社贷款3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乡邻养殖蛋鸡。
8月初,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目前,厂房面积已达3000多平方米,育雏、蛋鸡养殖已达3.8万只,去年已获纯利35万多元。
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在“蛋鸡王”的带动下,谷城县庙滩镇蛋鸡养殖已达200万只以上。庙滩镇分管养鸡工作的干部李德明说:“正是有了陈全这样的带头人,庙滩镇的蛋鸡养殖才得到了茁壮成长。”
(马明刚 许君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翡翠姐”家族中又添新姐妹?
- 下一篇:立式蜂箱助农致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