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电子阅读>> 合作经济杂志>>正文内容

“攻”城记——城市供销社发展启示录

项目建设是城市供销社发展最好的平台

  2006年9月25日,全国城市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时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会上谈到城市供销社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时,曾强调城市供销社一方面要在城市化过程中抢占先机,一方面要确立龙头地位,带动供销合作社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联合与合作。

4年多过去了,在8月20日全国总社即将召开“副省级城市供销合作社座谈会”之际,我们的记者再次深入天津、杭州、沈阳等市供销合作社进行调查采访。实践证明,这些一线城市供销合作社在城市发展的诸多领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成为带动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发展的主导力量,走在了全系统改革发展的前列。他们在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立足城市的同时,又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担当起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历史重任,实现了大城市与大“三农”的兼顾兼容。

这些城市供销合作社在市场定位、创新服务、优化结构、科学管理、打造平台、联合合作等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体会?本期封面文章我们专访了三位市社领导,与读者共享他们的发展思路和实战经验。



启示录1 项目建设是城市供销社发展最好的平台

——专访天津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裴少华

本刊记者  计慧  实习记者  王蕾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这样描述天津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从总体规划出台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天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大城市、小农村”格局在天津基本形成。

供销合作社与生俱来就同农村、农业、农民同生共长。面对“大城市、小农村”的格局,天津市供销合作社还能生存吗?2006年,营销总额和利润以平均20%以上的幅度提升;2008年,完成营销总额219.04亿元,利润总额1.35亿元;2009年,购销总额196亿元,利润总额1.4亿元。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并没有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放缓,反而呈现出锐不可当的向上势头。

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是如何做到的呢?近日,记者专程拜访了天津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裴少华,探寻这其中的答案。

 “大城市供销社”战略形成

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独立核算企业368个,基层供销合作社60个,各类交易市场17个,总资产62.8亿元,所有者权益23.9亿元。然而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天津供销合作社与此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份《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改革发展的调查报告》显示:当时,受天津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天津市社直属企业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创利水平每况愈下,一些经营业态不断在消亡,如土产、日杂、果品、棉麻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企业亏损额和亏面面不断增大。到2002底,20多个企业整体销售额仅为13.1亿元,除个别企业有盈利外,其他企业基本上是亏损或是虚盈实亏。同时,自身经济实力的薄弱,也让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很难落到实处。

“天津供销合作社和农业大省的供销合作社不一样,农业大省的供销合作社主要服务阵地在农村,而天津市的农业面积非常小,主要发展的是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天津供销合作社和北京、上海的供销合作社也不一样,虽然都是大城市,但是北京、上海的供销合作社已经商业化运作,业务几乎全部面向城市市场,而天津市农业虽然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大,但还是有农业存在的。”裴少华介绍说,天津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天津市供销合作社必须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自身困难重重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制定一条适合自身实际、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存道路。

2006年,时任天津市社主任的边仁权果断提出“大城市供销社”的发展思路。

“‘大城市供销社’具体到操作层面,一是以项目带动社有直属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实力,发展自己;二是利用社有企业形成的经济基础反哺农业、服务‘三农’有所作为,最终达到用实力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实力的目的。”裴少华说。

项目支撑社有企业增强实力

面对多年形成的颓势,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社有企业发生质的变化,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经过多次调研,决定在机制变革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带动经济总量的提升。

对于为何决定靠项目带动企业发展,裴少华说:“供销合作社想守摊是守不住的,即使今天守住了早晚也有守不住的一天,社会在发展,如果你固步不前那就是倒退;反过来,如果我们一步一步努力发展壮大,我们就永远是前进的。为什么要上项目?为什么要加大投入?实际上就是为了保住供销合作社这个饭碗。”

从2007年起,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确定每年直属企业上马10个新项目,全系统企业上马20个项目的目标,以为企业长远发展积蓄后劲。随后到2009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的项目投资主要以单个项目为主——建成大型钢材市场2个、废钢铁炉料集散基地3个、旧物交易市场3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2个、汽车交易配套市场1个、农副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交易市场4个,这些市场竣工运营后,不仅大部分收回投资成本,带动了经营规模的提升,而且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重要的经济支柱。

市社与水产局共同投资5000万元的金汇水产品加工基地,冷库设施达到1万吨,自开业以来,储存爆满,经营良好,2009年又投资2600万元启动了二期工程建设,使总储存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此外,津南冷库、棉花专储仓库、烟花爆竹专用仓库也都在2009年竣工投入使用,这些设施的建设打造出供销合作社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

为了扩大异型钢管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市社在静海开发区征地120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大型异型钢管生产厂,使其生产能力达到年产20万吨,产品规格达到系列化,形成了较响的“汇鑫”品牌。静海天立独流老醋厂从技术改造入手,相继投资5千万元,建设了万吨酱油、白醋、苹果醋等生产项目,使其年生产能力达到近10万吨,产品占据了全国近1/3市场,并远销海外。这些提高科技含量更新设备的项目有效带动了社有工业企业升级。

投资1.3亿元,经营面积达到4.8万平米的宝坻区社劝宝购物广场实现当年施工当年见效。静海县社投资7亿元,建筑面积17万平米的金桥国贸中心;宁河县社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4.3万平米的中心商务楼;吴庆区社投资1.15亿元,建筑面积5.3万平米的商务中心……这些项目已经或将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将从根本上带动供销合作社设施的提升。

“如果我们一年上10个项目,那10年就是100个项目,即使这100个项目成功80个,甚至成功60个,对供销社的发展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反过来你要什么都不干,守摊子过日子,你不仅资产都没有,还有可能把家底一点一点搭进去。”裴少华说,“2009年我们上马了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这是一个产业集群项目,目的是为了把这几年靠项目立起来的企业整合起来,通过资源的整合重组,把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位于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子牙环保产业园中,占地1317.4亩,总投资3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将重点建设报废机动车拆解加工产业链,废旧电子产品加工处理产业链,进口“废七类”机电产品拆解加工产业链,进口废塑料物流集散中心,废不锈钢、废有色金属物流加工交易中心等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集群9个项目,目前一期3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目标是建成北方再生资源集散基地,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再生资源行业的升级换代,在天津市循环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据了解,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几大项目都与拥有国际先进再生资源循环技术的日本企业合作建设,对于为什么要投入巨额资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裴少华说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既然把子牙基地定位于高端产业园区,就一定要在技术上到目前科技水平的高端。循环经济就是要循环、要绿色,而不是还像以前那样一毛钱收个瓶子收个易拉罐,子牙基地就是要用高端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二是为了占领终端市场。提高技术含量后,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就不再与小商小贩在一个平台上竞争,这样企业就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将来可以把天津甚至国内资源都集中到子牙基地来加以利用。

裴少华介绍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有8家企业以再生资源业务为主,遍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现在通过子牙再生资源基地项目,把这些企业统统整合到一块去,不再这一块那一块地搞单打独斗,将来要实现集中清理、集中管理、集中开发、集中建设。这样,不仅便于社有企业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把再生资源产业链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的优势也体现出来了。

“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立项时,很多职工很不理解,一是觉得我们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五十六七岁了,没必要再折腾,二是觉得投入太大,收回投资时间不确定。”裴少华说:“我们下定决心,必须上马子牙项目,因为这个项目是‘大城市供销社’战略升级的良好平台,对供销合作社将来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我们这届领导班子不能做完,但我们还有下一届,我相信这个项目一定能做成、做好!”

 实力带动服务“三农”项目升级

“有钱了,有实力了,回过头来我们再把触角向农村延伸,服务‘三农’。”裴少华说,“服务‘三农’的重点工作就是从2005年开始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庄、农村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镇街、农副产品进市场的‘三进工程’。到目前,我们天津市社已经投入了2亿多元资金,建了2800多个网点和几十个配送中心,现在供销合作社的网点基本上覆盖了天津市的各个农业大县。”

据了解,天津市社在“三进工程”中也主要是靠项目带动:天津市社在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超市连锁网中,已先后投资7.5亿元,建起5000平米以上的配送中心24个,8000平米以上的大型超市6个,2000平米以上的中型超市35个。供销社通过这些设施的建立,使网络的经营能力和连锁功能大大提升,成为当地商业的主导力量。也正是基于此,借助这个强大的网络平台,后来天津市社的“农超对接”才能卓有成效。

“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但农民生产得农产品产量和科技含量也高了,价格随之也高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些农产品卖到哪里?还像以前那样5块钱一筐卖给农贸市场显然农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搞设施农业生产成本自然高了。于是供销社就进行‘农超对接’,增强服务‘三农’功能,发挥服务‘三农’作用。”裴少华说。

2010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与来自全市各区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签下了3.88亿元的农产品采购合同。这些连锁经营企业是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自发组织的“采购联盟”,包括宁河家乐、宝坻劝宝、静海百业、西青百顺等多家超市在内的“采购联盟”组织,服务的是全市12个农业区县在“三进工程”中发展起来的1800多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店,2009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连锁经营网络销售农副产品总额已超过3.73亿元。

然而,天津市供销合作社并不满足于此,2009年,开始投资建设与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齐名的“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

据裴少华介绍,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占地3660亩,建筑面积32.47万平方米,总投资11.42亿元。建成后的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将成为一个集批零交易、物流配送、安全检测、信息发布和综合配套为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据介绍,建设这个项目一方面可通过构建全新的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可引导绿色消费,促进农业生产的升级转型,带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可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联合优势,把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名优新特农产品聚集到一起,打造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交易中心。项目集农业会展、农产品仓储、检测、保鲜、加工、配送、流通、拍卖、零售终端为一体,建成后将依靠供销社系统的销售网络,服务京津,辐射环渤海,并力争依托港口优势,形成环渤海地区的绿色农产品批发基地和进出口基地,将对带动京津及环渤海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起到重要作用。

“增强社有企业实力,集中体现在子牙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项目上;发挥服务‘三农’作用体现在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上。‘子牙’和‘环渤海’一南一北两个产业园的建设,两轮驱动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体现了‘大城市供销社’的内涵,也定位了天津供销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方向。”裴少华告诉记者,“天津市供销合作社将举全社之力做好这两个项目,让‘大城市供销社’完成战略升级。”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记者 计慧 李威 王琥

  实习记者 王蕾

  编辑/于璐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