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行业频道>> 食用菌>>正文内容

东至县官港镇发展菌业强镇富民

  安徽省东至县官港镇北城村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多,耕地少的穷村。穷则思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村支部主任陈维友率先在全乡带领村民发展食用菌生产,坚持发展30年不松懈,现北城村成为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今天的北城村,全村90%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户均规模在2万棒以上,全村种植规模达800万棒,从事食用菌产品经纪人达189人,每年实现人均增收1800元。

  据文献记载,早在清初,官港镇就有人采用砍花法,利用野生菌类孢子随风传播,从而达到“木朽出菇”,成为当时著名的“徽菇”主产区,不过当时官港香菇因物以稀为贵只是宫庭御品。改革开放以后,官港镇食用菌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毛木耳为主导品种,香菇、黑木耳、杏孢菇、鸡腿菇、姬菇等珍稀菇为辅助品种的食用菌生产,已成为该镇主导产业,全镇从事食用菌农户3500户,80%份额的主导品种———毛木耳销往京、沪、苏、浙、闽、鄂等十几省份50多个大中城市。

  20世纪90年代,官港镇食用菌生产在全镇各村遍地开花,品种“多、乱、杂”,没有一个主导品种,生产技术参差不齐,生产效益不明显。面对严峻形势,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成立食用菌工作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以市场建设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协会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全镇无害化食用菌生产,把基地规模化发展作为开发工作重点。1999年镇政府争取国家农发项目,投入巨资新建官港茶叶香菇大市场,市场建成正式投入运行,有效解决了食用菌基地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同时结合市场调研确定把毛木耳生产作为全镇食用菌生产主导品种在全镇推广,立足市场平台,做大做强毛木耳生产基地。同年由镇政府支持成立了由食用菌生产、营销、科技、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官港镇食用菌协会,各村成立分会。协会充分利用组织优势,  聘请省内外食用菌专家在各村召开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印发科技资料免费发给会员,共计在各村培训技术能手1000余人,极大提高基地菌农生产水平,规范了生产行为。2006年全镇食用菌生产基地达3500亩,其中主导品种毛木耳占80%,基地菌农生产技术规范统一,生产效益明显,基地毛木耳生产量达3000吨(干货),产值突破6000万元,实现户均收入4万元。

  2000年以来,官港镇党委政府扶持菌业龙头企业6家,其中3家成为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经营范围涉及到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服务各个领域,有力促进了官港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镇党委政府重点建设的官港茶叶香菇大市场,每年入市交易的外地客商达5000余人,常年驻市经营户280人,吸引皖赣鄂3省周边20多个乡镇茶、菌农数万余人入市交易,已成为皖西南最大茶、菌产品交易中心。2004年7月成立的孝方菌业公司是一家依托区域主导产业,从事菌类产品收购、加工、营销、研发菌业龙头企业,公司注册了“皖乡情”系列菌类产品商标,年加工销售菌类产品500吨,销售额达16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5个省、市。孝方菌业在全国的木耳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为官港毛木耳买在全国卖在全国的销售网络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