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今年食用菌产值逾2亿
今年广西省钦州市克服冰冻、干旱、台风、洪灾等自然灾害,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把食用菌生产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大力推广新技术,使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好成就。据统计,今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793.5262万平方米,总产量(鲜品)15979.98吨,总产值21036.62万元,比上年增加9694.72万元,增长85.5%。
多年来钦州市食用菌产业因为没有龙头加工企业,没有规模生产,没有品牌,致使食用菌种植面积和总产一直上不去。今年政府和农业部门为了把因灾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招商引资,狠抓食用菌生产管理和新技术推广,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宣传培训,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打开了良好的新局面,食用菌种植面积、总产和总产值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好,市场销路供不应求,农民增收比去年多。
一是种植大户逐年增多,生产规模逐步形成。种植大户是指年栽培2万袋或100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者。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种植大户已由原来的33户增加到73户。其中种植规模最大的是灵山县大棚蘑菇,该县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启动,在石塘镇创建连片大棚栽培蘑菇示范基地17多万平方米,收获鲜菇1551.2吨,销售总收入620.48万元。石塘镇还创办了一个盐水蘑菇加工厂,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当地冬种蘑菇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新技术、新品种(新特、珍稀食用菌)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浦北县果园套种珍稀品种金福菇是钦州市首创,也是当地最好的新亮点。在每年5月至9月正是高温品种金福菇生产季节,而此时是常规品种断市的时候,金福菇正好上市,市场需求大,价格高。今年该县果园套种金福菇种植7280平方米,比去年增加3780平方米,总产量109.2吨,产值109.2万元,比去年增74.2万元。北通镇平坡村委铺儿村利用果园套种金福菇2014平方米,总产值5.54万元,扣除成本平均每户纯收入1850元。该县利用桑枝代料栽培云耳新技术,到11月30日止已种植菌种1.2万袋,现已开始第一潮采收。
三是创建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价值。2001年10月浦北县龙门镇陈启升为红椎菌申请了“龙升牌红菌”注册商标,这是钦州市第一个食用菌品牌,浦北县的珍稀野生红椎菌由此身价倍增,远销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今年浦北县红椎菌又迎来一个丰收年,年总产量315吨,同比增加184.5吨,总产值13230万元。
四是一地一品产业模式基本形成。生产模式是根据各地有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钦州市食用菌生产模式主要有灵山县双孢蘑菇、木耳主产区,浦北县金福菇、正红菇主产区,钦南区平菇、凤尾菇、鸡脚菇、姬菇主产区。从而形成一地一品,互为补充,形成钦州市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菌菇进“公寓楼”计算机当“管家”
- 下一篇:澳门首富20万美元买“蘑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