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运营成本,直接牵系着企业的盈利水平。在众多企业苦于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的大情形下,中国化工百强企业——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却连续3年实现了财务费用不仅归零,而且产生正向收益的效应。
这一独特风景源于该公司巧打时间差,让“沉睡”资金“活”起来。今年前11个月,三宁化工游刃有余运用自有账户结存的流动资金,合理投办结构性存款,其利息收入在覆盖巨额财务成本后,累计产生正向收益4300多万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三宁化工是一家集煤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于一体的大型化工企业,经过转型发展,企业步入了产销良性互动,运营协调稳健的轨道,日均营收回款多达3290万元。
庞大的资金流,对企业经营者如何智慧使用、科学调度提出了全新的考验。在编制今年的年度预算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专门召集财务部高管办公,清晰提出了只将预留员工工资、税金、进项支出、基本运转费用存入活期账户,对结余资金充分考量淡旺季运转需求后,梯度办理结构性存款的增效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三宁化工财务部集思广益,超前谋划,科学测算,利用资金量大的固有优势,与合作银行达成存款利率合规性上浮协议,先后投办了可结转复投的结构性存款、预留资金与支付时差的通知性存款等理财产品。与此同时,三宁化工还启用灵活融资方式,将自有的即将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在银行质押,办理半年期承兑汇票支付给供应商。质押的承兑汇票到期后,随即转为保证金存款,直接增加利息收入。对于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授信,三宁化工也是在借与还上灵活控制,缺则短期借贷,余则随机归还,融资成本急剧下降。
不让自有资金躺在账户上“沉睡”,不让银行贷款增加硬性融资成本,三宁化工大家风范小家气的做法,既节省了财务费用,又为增收节支趟出一条新路。今年以来,三宁化工先后有200多亿元资金往复用于结构性存款等理财,累计孳生收益7850万元,这一收益比27年前股改时一年营收还多。
短评
聚沙成塔增效益
三宁化工的体量虽可谓“财大气粗”,但其依然“小家子气,”从一分一厘中“抠”出大效益,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可资借鉴的增效之举。
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虽然看好,但因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下行压力增大,或多或少会受到波及。生产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之基,我们的企业除放眼大势谋求高质量发展之外,对内挖掘潜力,增收节支,也是不可忽视、必须重拾的增效之举。成由勤俭败由奢,亦正是这个道理。
涓涓细流汇成海,聚沙成塔增效益。三宁人不拒细流,积少成多的背后,彰显的是企业家的责任情怀。这一分次乃至分月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增收之举,集中后居然能覆盖年度财务成本,孳生正向收益,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其背后不仅仅是企业提质增效了,还有为国增加税收贡献的积极意义。
但愿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三宁,俯身捡拾“芝麻”,提升盈利创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