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数字化农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天上有网,地里有人”,丰信农业依托互联网技术,把专业化的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2008年12月,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成立。10多年来,丰信人始终和农民一条心,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家现代农业服务O2O企业,帮农户统筹选购优质农资,定制高产方案,进行技术指导,定期田间巡查,提供精准农事服务,通过线上线下为种植者服务,全程托管,实现了让农户既省钱、省心,又增产增收,让种地变得更简单。

    截至目前,丰信农服拥有了3项国家标准,14项研发专利,11362个全程解决方案,500万农事大数据,包括94种作物的历史数据,最多的地块已有8年的种植记录。    

    “我出身农村,见惯了农民种地的苦,让农民不那么苦,这就是我做丰信的初心。”每次被问到做丰信的初心,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金锋都会这么说。而丰信农业十几年来的发展,恰恰是对这一初心最好的注释。

    一键“智能开方”实现精准种植

    2008年丰信农业成立,当时公司仅有7位成员,所能够提供的解决农民种地苦的办法还仅仅是帮农民筛选好肥好药。但随着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入,他们很快意识到农民种地苦的根源是种地完全凭经验,缺乏技术指导。

    单个农技专家能服务的农户毕竟有限,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够低成本地让所有农户都获得技术指导?此时,互联网的发展给了丰信团队新的灵感。由此,丰信农业开始了将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探索。

    经过数轮研发和升级,目前丰信农业可以根据各地块的基础数据,并结合种植季节和农户种植作物需求,依托农业气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公司积累的精准服务数据,通过作物种植模型、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全程技术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从而一键“智能开方”,形成各地块专属的“全程技术托管方案”。普通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由丰信全部托管或部分托管。

    “要站在农民的视角想问题,要明白农户的需求。大家做不了、做不好,或者自己做起来不经济、不划算的农事项目均可以由丰信统一完成。”董金锋说。

    现在,每一块丰信农业服务的地块都拥有专属二维码和数字档案,依托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的结合,最终实现了种植服务的标准化、数据化和规模化。

    借助平台大数据成功做农服

    为了帮助更多人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丰信先后推出了面向种植户、线下服务人员、县级运营商、服务商、供应商等五大群体的移动端APP,形成了农村创业者、传统农资商入驻丰信平台,借助平台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农业技术、品牌营销、供应链、运营支持等优势在本地创业,成功转型做农服的种植服务产业生态闭环。

    如今,丰信的业务遍及全国12省105县,北抵黑龙江、辽宁,南达江西,西入四川。已有5000余名农服创业者借助丰信数字化农业服务平台成功创业,服务范围遍布全国12省、105县、17499个村庄,累计服务近1000万农户,平均每亩增产15%,帮助农户年增收超过3000元。还有众多传统农资商借助平台成功转型服务商,解决了以往赊销、压货、恶性竞争循环、资金压力大、转型难等老大难问题,生意比原来更好做。

    入选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批2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丰信农业成功入选。这次案例评选在我国农服历史上尚属首次,对整个农服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堪称行业发展里程碑。这次评选对丰信农业也颇具意义,它是对丰信前十年的探索和发展的肯定,同时也标志着丰信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依托丰信数字化农业服务平台,丰信农业带给农户的成果显著:小麦减少10%左右投资,产量提升7%-15%,一等麦超过80%;花生通过单粒精播,减少50%用种量,增产20%-30%,出油率提升15%;苹果减少田间管理次数,减少20%左右投资,产量提升10%-30%,优质果比例达80%。

    由丰信全程托管的马铃薯、花生及小麦项目,经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组测产验收,比对照田分别增产21.5%、14.5%、7.28%,增产效果明显。总的说来,大田作物平均增产14.3%,经济作物平均增产23.7%,品质提升5.2%。

    不仅如此,丰信农业还主持和参与制定了5项农服行业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从最初的7人创业小组,到现在的千人服务团队,丰信农业在董金锋的带领下秉承初心,靠着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核心手段,坚持走过11年。正是这样的坚持,科技才得以真正服务“三农”,农民能够真正分享科技带来的红利。未来,丰信农业也将继续发挥数字化农服平台的优势,扶助更多创业者、传统农资商入驻平台做农服,帮助更多农户增产增收,为落实乡村振兴输出方案、贡献力量。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