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通过合作把甘肃的牛肉面推向全球,把甘南草原的牛肉、甘肃速冻的萝卜片、蒜苗、香菜末连同黄河水都一起配送出去。”
说这话的不是哪个“牛肉面大王”,也不是某个养牛大户或者萝卜种植大户,而是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孔杰。
甘肃农资的董事长为何钟情于一碗牛肉面?伴随着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面对市场的新趋势,甘肃农资在创新农资流通供应新模式的同时,也在向大农业方向不断转型发展。
而这希望送到全球的牛肉面,既是甘肃省农资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农资”)改革转型的生动写照,也是孔杰在大农业领域努力前行的“小目标”之一。
正如孔杰所言:“现在甘肃农资能存在并继续发展,正是因为‘不折腾’,做好了农资老本行。但面向未来,却也不能不思进取,要在新机遇中找到企业的发展新路径,也为甘肃的农业发展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做好本行
创新农资流通模式
“在改制初期的困境中,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推进式发展。”作为农资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孔杰有着自己的总结与思考。而和甘肃农资也正是这样坚持做好“老本行”,一步步实现了转型发展。
通过恢复经营渠道、改革管理体制、拓展合作等多种措施,甘肃农资守住了农资主阵地。目前,甘肃农资已经形成了农资经营、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农化服务、资产经营、物业管理6大板块,销售总额突破7.2亿元。
面向新机遇期,甘肃农资不断通过对外的合作与对内的创新,为农资的供给与流通构建出新的模式。孔杰表示,通过“新网工程”,甘肃农资正在与中农集团对接股份制合作,将从企业体制、市场业务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双方的优化提升。
同时,甘肃农资也在积极提升自身的农资业务能力。一是优化配送网络建设,甘肃农资以13个现代化、规模化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甘肃农资构建起的全省农资流通网络,保障了全省的农资供应。二是做好农化推广工作,甘肃农资专门成立了甘肃新供销农化科技检测公司,开展全面的土药肥检验检测工作。另外,还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水溶肥生产厂,通过与省内外企业及技术力量的合作,提高甘肃省内优质水溶肥的供给量。
正如孔杰所言,“不折腾”不是故步自封,在新的机遇期,甘肃农资在做好农资本行的同时,也在推进着向农业板块的转型。
立足优势
开启优质农业转型路
顺应供销社的改革和市场需要,甘肃省供销合作社也成立了甘肃供销集团。作为上级主管单位的甘肃省供销集团,把农业板块也压到了甘肃农资的肩上。
农业转型之路向哪转?怎么转?为孔杰带来转型信心的是甘肃地区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一方面,受地理位置和自然区位的影响,甘肃具有日照充足、灌溉水源优质等优势;另一方面,甘肃的优势农产品果、蔬、药、薯、畜禽五类已打造出了产业基础和独有品牌优势,为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市场的拓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甘肃农资与辉隆瑞美福、甘肃恒丰源三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甘肃瑞美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是辉隆瑞美福农化集团在黄河流域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甘肃农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经营结构的重大举措。
在深入研究甘肃农业的同时,孔杰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与甘肃位于同一纬度、具有相似地理条件的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地区,已经成为欧洲的果蔬基地。基于系统化的农业建设,当地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水肥管理、种植管控、农产品追溯、市场流通等多个体系,构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也正是甘肃农资在农业板块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方向。
全球视角
全方位落笔农业新路
基于对甘肃农业的深入调研 ,甘肃农资的转型已经开始稳步落地。在农业板块,甘肃农资专门成立了甘肃新供销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据了解,甘肃农资在农业板块目前正在重点推进亚洲开发银行“甘肃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项目的落地。
依托于这一项目,一方面,甘肃农资正在与省供销合作社下属电商公司合作,建设甘肃省农业大数据公司,实现农业数字化的落地;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的支持,甘肃农资将在甘肃省临洮县建设占地75亩的农资批发与农资深加工项目,将布局一个覆盖13000平方米的农资配送中心。
同时,高原夏菜示范基地也是甘肃农资在农业板块的重点之一。目前该基地已经建成一座5000平方米的智能连体温室、一座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培训中心以及53个种植大棚,第一条速冻蔬菜生产线也将在此落地。通过高原夏菜示范基地和速冻蔬菜生产线的建设,甘肃农资已经找到一条从农业种植到农业高价值经营的路径。
创新农资模式,立足农业优势,聚焦速冻果蔬产业,发力高原夏菜,布局全球农产品物流体系,农资和农业板块的全新转型,正在推动甘肃农资步入新的发展快车道,向着大农业领域的规模化综合性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