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市场:高速发展,逐步回归理性

《中国农资》记者 童 玲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内,由于高浓度磷肥产量比重较低,难以满足高效农业需求,国内市场磷复肥供不应求,国家每年都要花外汇进口肥料,我国化肥市场严重依赖于进口。为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国产化肥的市场占有率,国家出台实施了扩大使用国产磷复肥的政策,并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实现了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产销20年来,我国磷复肥供应量快速崛起,从早期大量依靠进口,到以产顶进,再到成为出口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浓度磷复肥崛起

    化肥品种逐渐丰富

    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重过磷酸钙、硝酸磷肥、磷酸铵、 NPK复合肥料在内的高浓度磷复肥工业大规模发展,90年代末出现迅速发展态势。2000年,全国磷复肥生产企业1020家,其中磷肥企业554家。为向国内介绍国内化肥产业的发展现状,扩大销售,鼓励使用国产化肥,2000年,由原国家经贸委提议,在原农业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国家石化局联合召开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议。会上,签订合同335万吨,交易额45亿元;企业间达成技术转让及合作项目23个,金额达7亿元,为国产高浓度磷复肥闪亮登场拉开序幕。

    20年来,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量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磷肥产量663万吨(折P2O5),其中,高浓度磷肥增加126万吨P2O5,低浓度磷肥减少37万吨P2O5,高浓度磷肥占比从15%增至35%;2001 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以产顶进”成绩显著,年产能达1513 万吨,之后以年均22.2%速度递增;2006年,高浓度磷复肥保持增速,市场略呈供大于求态势,全年磷产量1212万吨P2O5。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820万吨,同比增长21%。2013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量1458万吨,占磷复肥总产量88.4%,同比增长2%。2015年,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量达到1662万吨峰值后,开始连续下降。

    高浓度磷复肥不仅产量快速增长,肥料品种也不断丰富。众所周知,化肥施用能够保持地力和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但长期以来,以低浓度及单一养分肥料为主,加上化肥自身缺陷及不合理施肥,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污染。随着我国农业逐步迈向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绿色发展阶段,亟待利用率高的高浓度磷复肥的研发和投入使用。再加上农业发展需要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各类新型肥料应势而生。各种缓(控)释肥料类、工业有机肥料类、微生物肥料类、中微量元素肥料类、水溶性肥料类、新功能肥料类、土壤改良调理剂类等应运而生,我国化肥品种大大丰富。此外,随着基础肥料产能过剩现象越来越凸显,大化肥已成为拼杀火热的“红海”,厂家纷纷开始进军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型肥料这一“蓝海”。2015 年,我国新型肥料生产企业近3000 家,约占我国肥料生产企业总数1/4,实现生产总值近 1000亿元,利润达近 138 亿元。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和水溶肥等成为大热品类。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已有微生物肥料企业 2050 家,产能达3000万吨,占新型肥料年产量 70%。水溶肥产量2012年在60万吨,2015年增至120万吨。《全球水溶肥市场趋势与预测报告(至2020年)》指出,2020 年全球水溶肥市值将达到 153 亿美元。

    前10年限价徒劳

    后10年竞争加剧

    随着高浓度磷复肥逐步成为农业生产当家肥,农业生产用化肥需求量不断增大。此外,根据入世承诺,化肥生产企业部分优惠政策取消,企业成本增加,化肥出厂价不断上调。从2004年起,化肥每轮涨价都伴随着政府限价政策出台。但年年限,年年涨,限价指令和市场价格展开拉锯战,限价意义不大。2008年9月,45%氯基复合肥市场批发价由年初的2500元/吨上涨至3600元/吨,12月跌至2850元/吨;45%硫基复合肥市场批发价9月达到3800元/吨后,12月跌至3000元/吨左右;国产64%磷酸二铵市场批发价8月达到4500-4600元/吨,年底跌至3500元/吨。对此,业内对取消化肥限价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在坚持5年之久后,2009年1月24日国家出台“国六条”取消化肥限价政策。

    2009年,可以说是化肥行业一个发展节点,肥价一路走低。2010 年,刚刚经历2008年-2009 年经济低迷时期的农资市场,承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大旱考验。随着世界金融市场开始改善,国内复混肥消费明显恢复,高浓度磷复肥成为消费增长主要领域,价格也开始回升。

    国内化肥需求量在历经数十年增长后,很难再有大幅增长。2012年我国磷复肥产品表观消费量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国内化肥行业供过于求逐步严重,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磷复肥总产量(以P2O5计)1649万吨,国内供应量为1413万吨,虽较2012年下降50万吨,但仍高出农需200万吨以上。2016年复混肥料(NPA)产能严重过剩,总产能约2亿吨,但实际产销量仅2190万吨,开工率不足30%。近3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化肥零增长”要求提出,落后产能不断退出,磷复肥市场有所回暖。到2018年,磷肥产量连续3年下降。2018年全国磷复肥退出产能P2O5107万吨,总产能降至P2O52353万吨。2019年,磷复肥行业继续以调结构和去产能为主基调,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这种趋势下,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化肥行业发展方向。

    依赖进口到出口大国

    调整关税提升竞争力

    21世纪初,随着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不断增加,我国磷肥逐步实现自给自足。2006年,全年磷酸二铵表观消费量664万吨,自给率达90.2%,结束了大量依赖进口的历史。行业内人士认为,此时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已与国外不相上下,成为国内继尿素后又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化肥产品,到了可与进口磷复肥抗争的时代。这一年,我国化肥进口总量为1129万吨,同比下降19.2%;出口总量541万吨,其中二铵增长10%,磷复肥进口量仅为2.5万吨(折纯)。

    2007年-2012年,我国化肥出口整体呈上涨态势。2007年,我国化肥出口量成倍增长,同比增幅超15%。至此,我国已由过去的传统进口大国转变成为出口大国。其中高浓度磷复肥出口以DAP为主,进口以NPA为主。2009年我国磷复肥进口处于下降态势,因出口关税依旧很高,抑制了化肥出口,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化肥进出口贸易均呈下降趋势,使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市场竞争恶化。2010年,因淡季出口税率执行,到了年中,磷复肥出口大幅增加,上半年各种磷复肥实物累计进口105.4万吨,同比增长25%,累计出口171.1万吨,同比增长11.6%。正所谓“全则必缺,极则必反。”2012年我国磷复肥产品表观消费量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出口量出现下降态势,磷肥净出口250.3万吨P2O5。2013年,受国际市场需求少、价格下行影响,我国化肥出口呈下行趋势,全年化肥净出口量为1967万吨,其中磷复肥出口量为270.6万吨。2014年,在印度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关税利好作用显现,企业加大出口力度,共出口各种肥料2968万吨,同比增长52.4%,其中磷复肥出口量在406.2万吨P2O5,同比上升50.1%。进口方面,累计进口化肥951.13万吨,同比增幅为21%,三元复合肥共进口110.77 万吨,同比下降18% 。

    2015年,国际市场需求扩大,为促进出口,我国化肥出口关税政策整体“调松”,尤其淡旺季差别关税制度取消,大大增强企业主动性,当年磷复肥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磷酸二铵7.7万吨,同比减少66.3%,累计出口磷酸二铵801.9万吨,同比增加64.3%。累计进口三元复合肥 146.2 万吨,同比增加 32.0%,累计出口三元复合肥 6.7 万吨,同比减少 29.1 %;2016年,尽管国家在出口关税方面保持优惠政策,但受国际粮价地位运行影响,主要进口国巴西和印度需求平淡,再加上新产能增加、内需转旺等因素影响,我国磷酸二铵出现量价齐跌现象,累计出口各种磷复肥679.8万吨P2O5,同比下降18.5%,平均出口价在336.9美元/吨。接下来几年,国际粮价持续维持低位,我国连续下调出口关税,但对化肥出口提振有限。2018年,我国累计出口各种磷复肥545万吨P2O5,平均出口价在405.1美元/吨。

    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出口零关税政策,减少了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助于提高我国肥料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缓解国内低迷的市场行情。

    近些年,化肥市场面临产能过剩、施肥不科学、环境面临威胁等问题。随着农业农村部“两减一控”及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等方案的实施,促使厂家逐步回归理性,转型发展缓控释肥、生物肥、水溶肥、叶面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新时期,我国磷复肥行业面临新挑战,但也有新机遇,需要不断深化认识新趋势和新动力,朝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未来,磷复肥市场可期!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