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铿锵玫瑰,情系田野激洒青春
重振农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孜孜以求,小麦产业万象更新
隋明斐 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
将一粒种子埋到泥土里,精心培育,收获的是硕果累累;将一粒诚信的种子种在农资人心间,矢志不移,收获的是一块农资行业的“金字”招牌——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多年前,在原河北省固安县化肥厂工作的杨春华不会想到,自己将会成为中国农资行业的铿锵玫瑰——带领团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农资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形成“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在廊坊绿园从崭露头角到脱颖而出的进阶之路上,无不烙印着杨春华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弃的工匠精神。谈到廊坊绿园和其总经理杨春华的20余年奋斗史,要从一粒种子说起。
一粒来之不易的种子
曾经工作的化肥厂倒闭后,杨春华和几个同事做起了种子化肥生意。那时,固安是远近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县,对种子化肥的需求十分迫切,杨春华的生意也一度做得风生水起。但经济和社会环境变革很快波及农资领域,种子化肥生意不好做了。
然而在杨春华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永不言弃、坚忍不拔的特质。面对农资市场的艰难,她开始思考: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仅仅依靠产品销售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能否找到一种方式连接经销商、农户,形成‘从种子到餐桌’的一整条价值链服务呢?”杨春华告诉记者,当时一些强筋小麦原料都是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成本很高,“如果能找到替代进口的优质小麦种子,进行规模化种植,进而解决固安县参花面粉有限公司的需求,才能使企业走出困境”。
业精且专,志远且坚。于是,杨春华开始带领廊坊绿园从零开始,寻找高品质种子:“种子决定作物品质。农民要求作物产量高,面粉厂要求作物品质高,而产量高的一般品质都不行。”找到合适的品种十分艰难,由于固安比较冷,小麦种子必须抗冻;固安属漏斗型地域,种小麦需水量大,成本高,小麦种子也必须抗旱。在长期试验示范和筛选下,她和她的团队终于找到了适合的优质种子“石优20” ——一种高产、优质、抗寒的小麦种子。
一粒种子到一种模式
有了种子,接下来的发展顺势铺开。2012年开始,廊坊绿园积极牵头整合县内外资源,运作实施“从种子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小麦生产新模式,以优质小麦“石优20”为核心,以节水、节电、省工、省肥、高产、优质为目标,以流程化的科学管理技术推广和健全的推广网络为保障,以农民及土地为基础,以省级龙头企业固安县参花面粉有限公司为后盾,实现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农民种植生产、产品回收加工,“产加销”一体化小麦产业链新模式。2012-2016年,增产小麦4650万斤,助农增收1.26亿元。
坚守信念,攻坚克难,以诚为本,一心为农。20多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便有了如今以服务带动营销,结合自身发展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化服务模式的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杨春华也成为农资领域赫赫有名的巾帼人物,更成为行业目光聚集的“标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农资行业的发展,杨春华认为,农业新革命、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模式马上来临,职业化农民正在兴起,传统农业营销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所以绿园农业寻求突破,趁势变革。她说,与其说廊坊绿园打通了固安的小麦产业链,不如说它开创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这个服务就是用合作社模式,统一供种、统一供配方肥、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指导和统防统治病虫害,然后,统一价格体系、统一收购粮食。”杨春华表示,这个模式拉动固安老百姓种小麦的积极性,更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一定作用。
可以说,在固安县经营农资,杨春华筚路蓝缕;在固安县打通小麦全产业链,杨春华以启山林。“我的梦想是优质小麦产业链固安全覆盖、打通玉米产业链、农超社区对接蔬菜产业链。”谈及未来,杨春华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