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的显著提升,绿色发展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肥企转型发展的指导理念与行动指南。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大学校办肥料企业,更是将绿色发展视为自身责任与使命,自成立之初,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并经过20余年的打磨形成了“腐植酸+”产品系列,将来源于大自然的腐植酸又反哺于大自然,为构建“土肥和谐”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绿色发展,使命所在
198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马学文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授道解惑,培养了大量优秀农业人才,被评为教授并担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学院党总支部副书记。1995年,他牵头创办了山东农业大学专用肥厂,并任董事长,自此便开启了他崭新的从“农”人生,更开启了他在中国肥料行业“绿色发展”的探索之旅。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国人的营养水平,乃至于中国粮食产量的一半都来自化肥。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化肥的过量和粗放式使用,给我们的土地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马学文凝重的语气里,透露出他正在为我国土地是否健康、化肥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殚精竭虑。他回忆说:“作为山东农大毕业的学生,在母校的支持下创业,这让我难忘母校情之深、恩之重。所以,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做一点贡献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使命所然。成立公司后,我们生产的第一吨肥料,就是将内蒙古运来的羊粪经过发酵后与无机肥料进行结合生产而来的。当时我正好在内蒙古出差考察项目,我看到那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飞驰,吃的都是野生草料,我当时觉得这里羊粪不错,纯天然、无污染。于是回公司时,我捧了一袋子羊粪回来。后经过实验室化验成分得知,这羊粪不仅无污染,肥效也会相当不错。于是,公司就有了生产第一吨有机肥的原料。”
从第一吨肥料开始,原料天然无污染,不足为奇。但是,农大肥业二十几年如一日,每一吨肥都坚持用“绿色无污染”的原则,所以,农大肥业才有了今天的“腐植酸+”产品系列。众所周知,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腐植酸肥料更是绿色无污染,且具有“改良土壤、增进肥效、刺激生长、促进抗逆和改善品质”五大功能,其他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腐植酸作为重要的有机原料和绿色环保肥料,是化肥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更是我国农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需要。所以,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腐植酸肥料的研发,现自主掌握了腐植酸活化、控释肥包膜、功能菌生防、土壤调理等四大核心技术。其中,前两项为国际领先水平,后两项为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四大技术的集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腐植酸+”产品系列,且已推广应用360万吨,连续护理土壤8000万亩,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节肥12万吨,带动农业增收90亿元,真正实现了绿色高效发展,我们不辱使命!”马学文激动地说。
超越自我,再谋发展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农大肥业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始终在超越自我,不断耕耘。
2012年,农大肥业的发展状态已经完成了马学文当初定下的目标。那么,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维持现状?小富即安,未尝不可!据马学文透露,他当初觉得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年利润上千万,足矣。
“但当时国家提出了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概念。我就想,那我的梦是什么?农大肥业的梦是什么?我们的梦如果实现了,是否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呢?”马学文深情回忆道,“我想,一定能!于是我带领公司干部员工放空自己、对照反思,而后达成了共识,我们决定一定要超越自我,再谋发展。最后,我们领导班子通过会议形成了《再造一个新农大的十条决议》,为农大肥业的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事实证明,马学文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今天农大肥业正在国家和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的指引下,引领着中国腐植酸行业渐渐做大做强。
据马学文介绍,2013年,农大肥业以“中国梦,农大情”为主题,组织承办了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腐植酸农业科普论坛》,在行业内引起极大轰动。2016年,农大肥业又以“藏粮于土 ,共同行动”为主题,组织承办了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2016腐植酸肥料施用技术培训会》,推动了腐植酸肥料的应用推广。农大肥业还多次举办粮王大赛,2017年,随着行业形势发展的需求,农大肥业将原来只针对粮食作物举办的大赛,拓展为向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转型,取名为《中国优质农产品,挑战世界吉尼斯》,旨在通过搭建高产种植技术竞赛的公益平台,力争将更好的腐植酸肥料向种植户推广,将更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向种植户推送,让农民用上好肥、用对好肥、种出好田、种出好作物。2018年,农大肥业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且实现销售额收入11亿元。当前,农大肥业在腐植酸类肥料领域,无论在技术储备方面,还是销量规模方面都遥遥领先。
多年来,农大肥业不断耕耘,通过不断努力自我超越,让腐植酸肥料得到了行业及种植户的极大认可,这让农大肥业一直以来坚守的宗旨——“让更多的种植户获得更大的效益”得到了落实。同时,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绿色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等政策要求,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创新力量。
践行责任,反哺社会
马学文认为,农大肥业能够做大做强,跟政府的支持、母校的帮助、社会的关心是分不开的,办企业富了,就要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于是,近年来,山东农大肥业经常性地组织公司参与支持农大的各项活动,如设立奖学金、校友基金,设立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赞助农大运动会、校庆等活动。此外,每年还会组织送肥料入户、送文艺下乡、资助村企共建、关爱孤寡老人,并向教老院捐赠生活用品等公益活动。
更值得称赞的是,在马学文眼里,扶贫不如扶智。所以,他经过多年行业打拼和资本积累,牵头创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农业农村部腐植酸类肥料重点实验室等10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研发平台,组建新型肥料提质增效、土壤改良修复等6支创新研发团队,累计引进培养博士后2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6人、硕士以上人才260人,并带动就业1300余人。
“与其直接给社会投钱缓解贫困问题,不如创建一个好的平台,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我觉得这是对年轻人扶贫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现在也在与山东农大联合培养研究生,也是为了同时解决部分研究所就业问题,同时这也为中国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性人才,一举多得。” 马学文说:“对贫困农户也是,以前我们都是直接给他们送钱,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扶贫方式只是表面,并不能真正解决贫困农户问题,通过反思,我觉得帮助他们最好的方式是把好肥料送到家门口,把科学的种植知识、技术送到他们的脑子里,让他们掌握绿色高效的种植方法,这才是农民长久致富的办法。”
于是,农大肥业先后与20余个村建立了脱贫联系,用实实在在的好肥料扶贫,用更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帮助贫困户完全脱贫,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体现着企业实干兴邦的社会价值,更为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