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7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健康为引领,共建中国肥料产业国际新形象
2019肥料创新成果标准国际化建设论坛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张依然 杭州报道

    近日,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肥料与健康》编辑部和杭州标准化国际交流中心联合承办的“2019肥料创新成果标准国际化建设论坛”在杭州召开。与会专家共同呼吁,应以人类健康为导向重新解析肥料产业的创新方向,并以此为立足点,推动中国肥料标准国际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健康为导向,引领肥料产业发展

    据了解,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施肥不合理现象已导致我国农业环境逐渐接近甚至达到其承载力上限,且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国际标准化组织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有益物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Tabari表示,国际化标准组织已制定很多肥料标准,若想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仍需进一步完善。肥料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以健康为导向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为推动中国肥料标准国际化,促进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身份的转变,中国应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在过去几十年里,肥料对国家粮食生产的贡献毋庸置疑。新时代,肥料产业被赋予了新的课题:如何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去贡献于人类健康的需求、如何通过标准的作用来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等。”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商照聪强调:“我们过去对肥料的作用和认知主要是为了增加产量,而今后,应该从系统健康、人类健康和土壤健康的角度来解析肥料,应该在创新方向以及标准化方面付出应有的努力。未来肥料标准将以健康为导向,通过建立新的标准体系,对农业投入品进行健康评价,以此来引领行业发展。”

    减少产品直接出口,提倡高新技术“走出去”

    近年来,为顺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国内有很多肥料企业“走出去”的情绪尤为高涨。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指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首要的是标准的问题,因此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他还强调,肥料行业是高度依赖能源和资源的行业,消耗能源的同时还会产生极难处理甚至带有污染性的工业废料。因此,国家不鼓励化肥产品的大量出口,提倡肥料企业应将“走出去”的重心放在技术上,而不是简单地让产品“走出去”。

    围绕让肥料服务人类健康的话题,与会专家还对当前全球肥料行业热点领域的最新技术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质检中心主任李俊提到,“土壤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为实现微生物肥料的安全生产和使用,我们在微生物肥料的技术、应用、检测和包装标识等整个流程中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未来我们计划推动此类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并力争上升为国际标准。”

    此外,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生物刺激素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对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报告交流。

    健全标准体系,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从健康出发重塑行业,这一理念引起众多国内龙头企业共鸣。云图控股副总裁刘晓霞认为,过去,肥料企业一直围绕粮食增产做文章,现在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参照,这种远见一定会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准。同时希望行业齐心协力,规范行业标准,共同推动中国在国际市场地位的提升。司尔特肥业副总经理李霞也在发言时表示,肥料是生命链的源头,司尔特一直致力于以标准为引领,打造中国生态肥第一品牌,大力推动肥料行业健康安全绿色发展。

    最后,几位行业专家、企业家针对推动肥料标准国际化、用健康理念引领肥料发展,以及公众“谈化色变”等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