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业生产已经基本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从消费者角度看,他们需要更高品质的农产品,或者需要那些将基础农产品加工成更加方便、更加有营养的产品;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产品更需要围绕深加工,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化协同发展态势。如果只有工业加工,没有配套的农业生产基地,那么原料质量和原料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影响企业生存。从国内很多发展良好的农业种植基地或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往往都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就能看出些端倪。
比如某特色养殖业,因为生产功能性鸡蛋而名声大噪,但如果只是推销功能性鸡蛋的话,困难较大,市场培育期也会长,很多搞特色养殖的企业可能还没有等到市场爆发就注销了。常识告诉我们,因为鸡的肠道短,饲料里很大一部分营养并没有吸收利用,就进入到了粪便。那些为了生产特殊功能鸡蛋的功能添加物,也随着母鸡的排便,进入到鸡粪中。如果用这些含有特殊功能物质的鸡粪发酵生产功能性有机肥料,把功能有机肥用于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生产中,有机肥的特性和功能物质的存在,让种植出的农产品不仅仅绿色安全,更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如果养殖业的功能性鸡蛋和种植业的绿色功能性蔬菜、水果等产品一起打造某功能农产品的时候,分摊成本更低,推广受众人群更多,功能性产业的推广效果往往好于单一功能产品的推广。
在很多地方农产品生产规划中,几万亩、十几万亩的种植基地很多,但是如果只是种植面积的扩大,但种植标准化没有突破的话,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即使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后续的加工、冷藏、深加工等环节不能有相关企业对接,受伤的还是种植户。最为典型的就是我国核桃种植业,在网上随便查一下就能看到,以县为单位,规划十万亩核桃,几十万亩核桃的县市太多了,可由于核桃后续加工配套较差,形不成产业经济,最后指望核桃致富的梦想一直都是梦了。尤其现在各地都在打造自己的地方品牌,提升种植养殖规模是大家容易想到、做到的。但如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如何从种养到深加工,再到挖掘文化,搞活第三产业,相关地方政府或企业还是想得少,做得更少。
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上下游产业衔接的好处,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的三产融合建设。这里需要市场引导,更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在某特定区域内,做好上下游资源对接,并且从农业生产开始,到二产、三产各环节共同发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农业发展,规模化有一定优势,但是不是必须的,三产融合,资源匹配,以产业发展思维更加符合现阶段社会需求,更加有效带动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