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5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两低一高”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教授于贤昌
《中国农资》记者 徐 娜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蔬菜种植总面积为3.2亿亩,总产量达7.69亿吨,分别占全世界的43%和49%以上,总产值居我国种植业之首。2017年,全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5872万亩,占世界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我国蔬菜总产量的40%以上。设施蔬菜在保障全国蔬菜周年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和促就业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何创造一条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的“两低一高”设施农业之路,是未来我国设施化蔬菜生产不容忽视的问题。

    观点1:设施蔬菜产业风险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其总产值达10000亿元以上,已成长为地区性支柱产业。“但是,我国设施蔬菜产业中设施环境控制和机械化应用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设施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6.62%(含设施蔬菜)。”于贤昌对设施蔬菜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他表示,化肥和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蔬菜病虫抗药性增加,蔬菜养分吸收利用率低。设施土壤富营养化、次生盐渍化等现象日趋严重,产地环境污染风险不断增大。

    于贤昌强调:“农作物的长期连作、化学农药过量使用,导致蔬菜病虫基数增大,病虫危害日趋严重。虽然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高达97%以上,但质量安全事件偶有发生,蔬菜产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据调查结果显示,重茬5年以上的设施菜田土传病害发病率高达50%以上,次生盐渍化也会逐年加重,土壤消毒技术效果差,易形成环境污染。换土和无土栽培技术虽能解决以上问题,但成本相对较高。对此于贤昌认为,研发一项可以克服连作障碍并且简易又安全的技术是设施蔬菜产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观点2:  有机基质栽培技术前景广阔

    “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是在以秸秆、稻壳、牛粪、鸡粪等农业废弃物构成的栽培基质上进行蔬菜种植。”于贤昌介绍说,有机基质栽培运用地膜将栽培基质以“隔离式”“半隔离式”和“开放式”3种模式镶嵌在地里。每亩土地需要基质35立方,每茬基质可连续利用3-4年。该技术操作简单,并且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和品质优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克服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

    “将农作物秸秆、菇渣、草炭、锯末、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发酵或高温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全营养栽培基质。同时,也可将河砂、煤渣、蛭石、珍珠岩等无机物按一定比例与其混合,组成有机或无机型栽培基质,改善栽培基质的物理性质。”于贤昌表示,基质栽培技术便于与肥水一体化技术融合使用,同一配方基质栽培同一种蔬菜,统一肥水管理技术,既简化技术,节省用工,又可以规模化应用。据了解,试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简易有机基质栽培越冬茬番茄产量达19712.1公斤/亩,达到了健康土壤栽培的高产水平。

    于贤昌表示:“有机基质栽培技术介于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之间,每亩每年成本大约在2000-3000元。将有机质栽培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达到了品质与产量兼顾。”由于基质取材于农业废弃物,不污染环境,可重复利用,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范例。于贤昌强调,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有利于保持土壤健康,防治土壤连作障碍,易实现生产管理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还可以摆脱土壤限制,可以实现在盐碱荒滩和沙漠上进行作物生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