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8年,磷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2.2%,复合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5.0%,分别比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磷复肥产业仍需绷紧绿色发展这根弦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昆明报道

    在近期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的“第26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上,众多行业专家与企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就我国磷复肥发展的众多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磷复肥行业的发展进言献策。据记者在会上得到的信息,近年来伴随环保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磷复肥产能逐步减少,由于产能过剩引发的市场低迷状况有所缓解,利润率实现近年来最好水平。不过,尽管呈现短期内的好转,受国内外形势的变幻和环保压力等因素影响,磷复肥行业依然需要面对各种机会和挑战,产业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拐点。

    现状1  行业业绩呈现短暂性好转

    “2018年全国磷肥产量1696万吨P2O5,相比上年略有下降。在出口的拉动下,主要品种磷酸二铵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磷酸一铵产量略有增加,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生产企业数量减少,产量下降明显。”会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作了题为《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推动磷复肥行业平稳发展》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复合肥龙头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农化服务工作,全行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了146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磷复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678.7亿元,同比下降0.1%;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长43.6%;磷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2.2%,复合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5.0%,分别比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都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行业运行呈现稳中回升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取得上述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产能有所下降,这是行业有目共睹的现状。经过调查摸底,2018年因各种原因退出的磷肥企业有13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涉及的产能为107万吨P2O5,另外有88万吨产能全年闲置,产能下降初见成效;其次,以搬迁改造为契机,推进产业提升。

    不过,周竹叶在报告中也居安思危地提到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局势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企业心态和市场信心。近期,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化肥虽然与美直接贸易不多,但由于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高度依赖美国供应,行业受到贸易格局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间接影响也必将是长远的。因此,2019年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增大。来自农业农村部农村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姜楠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化肥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发展继续调整方向,是化肥产业必须面对的现状。江苏中东是我国产能较大的复合肥企业之一,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今年粮食生产保持2018年产量,同时从保量转向提质,化肥使用从零增量转向负增长。为缓解对美国农产品的高度依赖,我国粮食种植结将做出大的调整,油料种植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化肥消费需求进一步减少。事实上从近两年化肥的表观消费量来看,零增长已经提早实现。

    解读2  提升内功践行供给侧改革

    面对上述提到的种种压力,周竹叶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9年经济工作制定了正视危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五稳”为目标,逆周期而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是行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年的各项任务要求,化肥行业作为重要的支农产品,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协会今年的工作仍然要围绕贯彻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开展,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环保、增效益等各项核心工作,增强行业内生发展动力,促进行业平稳运行。

    那么,磷复肥产业将如何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巩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成果。完成“磷复肥行业绿色发展指南”“磷铵行业准入条件”的编制工作,配合“三磷”综合整治,加快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动行业优胜劣汰。会上有企业认为,目前国内的磷复肥产能确实减少了,低迷的市场行情有所减缓,但是仍有一部分弹性产能还没有彻底退出,如果按照安全环保等要求淘汰的话,行业仍有一定的退出空间。

    推动供给侧改的重要一项还要增强优势企业竞争力。帮助优势企业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导向,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产业培育等方面尽快发挥效应,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行业共性的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培育一批以产品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和服务竞争力为内涵的优势企业。会上,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研究所陈明良副所长介绍了复合肥料生产工艺、现状和发展趋势,他认为化肥高速增长期已基本结束,复合肥生产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品种多样化、专用化方向发展,高效、低耗、节水、环境友好成为复合肥产品的基本要求。

    此外,周竹叶还提出要以“搬迁”为契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以“绿色发展指南”为指导,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在搬迁企业中的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更具创新实力、竞争优势、发展活力和后劲、上下游互补的产业集群。最后他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应研究探索适应未来农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农业规模化发展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积极研究创新经营服务模式,减少二次加工的物流、人工等成本,把提质增效作为复合肥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表示,二次加工比例过大、环保压力、硝酸磷肥生产不足、理论混乱是我国复合肥料所面临的新问题。化学合成复合肥仍是复合肥料的发展方向,省工、现代化、成本、服务、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复合肥行业的发展必须思考的。

    思考3  环保成为行业面临首要任务

    生态环境部开展的“三磷”综合整治工作将成为今明两年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更是行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为突破口,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硬约束“三磷”综合整治就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

    磷石膏的问题是阻碍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大磷石膏综合利用力度已成为行业和有关企业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磷石膏利用量和年利用率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2018年利用量3100万吨、利用率达到39.7%,已接近“十三五”末年利用率40%的行业目标。但随着固废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固废管理要求日趋严格、“三磷”综合整治及“2019清废行动”工作的开展,行业的压力急剧加大,具体体现在一是对磷石膏实行“以用定产”的强硬要求不仅在贵州、四川率先实施,而且已被列入国家顶层文件。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就提出要以磷石膏等为重点,探索实施“以用定产”政策,实现固体废物产消平衡;二是湖北、云南、安徽等省市也已提出逐年提高磷石膏利用量、削减库存量的具体指标和奖惩措施;三是一些地方已明确表示不再批地建磷石膏库,而行业很多企业的磷石膏库现已接近服务期,如不迅速改变现状必将陷入磷石膏无处存放的绝境。因此,加大磷石膏利用进度已是迫在眉睫。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解田呼吁行业大力推广磷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和生产石膏砌块、石膏商品砂浆和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同时,指出生产单位不应再把磷石膏作为副产物对待,而应该是作为一个产品来控制相关参数。

    中国建材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杨再银秘书长分析了美国石膏产业发展对我国石膏产业发展的启示。他介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膏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石膏进口国之一。报告中显示,美国人均纸面石膏板使用量约为7平方米/年,我国只有2.32平方米/年,美国在住宅隔墙领域大量使用直面石膏板,我国在该领域基本为零,伴随装配式建筑发展、房屋销售以及实用面积等利好,未来纸面石膏板在我国仍有发展空间,同时玻纤毡石膏板和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在美国和欧洲已有成熟市场,这也将成为磷石膏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我国磷复肥产业总体呈现短暂性利好,盈利能力与之前相比有所好转,但纵观行业产能过剩的局势依旧严峻,在安全、环保及落后产能淘汰的条件下,仍有较大空间。此外,安全、环保依然是化工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特别今年以来由于安全问题所带来的问题接踵而来,而环保是摆在行业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只需面对的因素,对此磷复肥行业仍需居安思危,苦练内功,践行供给侧改革,将我国磷复肥产业不只是做大,还要做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