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德州:告别靠天吃饭,轻松浇地“浇出”富裕来!

《中国农资》记者 童 玲 德州报道

涨势喜人的麦田
排灌变压器
低压综合配电箱
地头分计量箱

    春耕在即,2019年的农资市场依然观望气氛浓厚。各地农业生产情况如何?能否为2019年的农资市场带来新希望?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中国农资》记者来到山东省德州市徽王庄镇任家村。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只见在地头每隔一段距离都安装了低压综合配电箱和计量箱。这些设备对麦田有什么用?出于好奇,记者采访了当地的村民。

    正在村头带领村民敲鼓庆祝新年的村支书任洪顺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设备,麦田就有了电和水,我们村浇地问题就解决了,这主要得益于村居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组和山东省与国家电网共同推进的‘井井通’工程。”

    “以前我们这里种地多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年多收,碰到干旱年粮食就会不同程度的减产,有些村子甚至出现了弃耕现象。随着近几年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小麦和玉米耕种已经基本实现机械作业,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但是浇地难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住户耕地分散,不便于机械化作业。” 任洪顺接着说,针对这一问题,任家村居委会在几年前就动员群众将原有的土地集中按片重新划分,以方便统一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年轻劳力不足的问题,相邻地块间的家庭自发成立了合作组,每个合作组有4-6户家庭不等,共同打一眼深机井,购买一套灌溉设备(柴油机和离心泵)。由于分组是群众自发形成,因此,在相互协作和沟通方面非常顺畅,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

    有了井,就可以浇地了。但任家村村民任洪辰告诉记者,柴油机需要有人不间断看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不能完全解放生产力,且当干旱程度较为严重时,地下水位下降会影响离心泵的吸水量。更换潜水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每次浇地铺设潜水泵的电缆线和接电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需要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原来用柴油机又累效率又低,而且成本高。后来用潜水泵,每次浇地都要铺设电缆接电,每次都要找专业人员操作,很不方便,而且由于自购电缆的质量问题,甚至出现过电缆过热烧毁的情况,每次浇地我们都不敢掉以轻心。”任洪辰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技术农民进城务工,浇地问题又逐渐成了村民心中的难题。

    可喜的是,自2017年“井井通”工程的不断实施,当地农民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农业用电的便捷性。任洪辰告诉记者:“电缆线铺设到田间地头,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浇地问题。现在好了,安上水泵,打开开关就可以浇地了,省时省力、安全可靠,还节约成本。原来浇一亩地一次要十几元,现在也就6-7元,浇地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而且还环保。”任洪顺也高兴地说:“2017年我们村小麦亩产1200斤,2018年受天气影响,我们这里的收成略差,但亩产也在1100斤左右。在小麦返青、抽穗等关键时期的水肥供应及时充足,而且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再也不用在浇地问题上担心顾家了,看小麦的长势应该会好于往年。农民收入提高了,我们村委会的工作也会相对轻松。”

    “仓廪实而知礼节”,收成好了,农民富裕了,任庄村村民每年春节都要自发组织文艺演出,庆祝丰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手记

创新解放生产力

    农田铺设电缆看似简单,但是对农业生产来说却是一项创新,不但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而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带来的利好。在我国北方,像任家村以前那样靠天吃饭的地方很多,浇地难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农民。自成合作组的模式加上“井井通”工程的推进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农民灌溉效率大大提高,这样的经验值得其它地区借鉴。 

    春节过后,春耕将陆续开始,小麦也将进入返青期。而这一时期,雨水很关键,关乎能否追肥。任家村的农民不再为浇地犯愁,但愿各地农民都能轻松浇地,积极备战春耕,也愿农资市场走出低迷,迎来开门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