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冬季蔬菜上市,每家每户都要储存些白菜、萝卜、土豆等。可是近期菜市场上大白菜0.3元/斤,菜花1元/斤,就连夏季常见蔬菜,茄子也仅每斤1元多。从市场销售价格去一半差不多就是农民地里蔬菜销售价格,可见今年菜农又是个丰产不丰收的年景呀!
一边是新闻报道了某地打造“绿色食品牌”蔬菜远销海内外,一边是媒体曝光菜贱伤农,多地菜价降至冰点!到底农民种菜是赚钱还是赔钱?据分析,菜价下降原因是秋季蔬菜推迟上市,冬季蔬菜重跌,市场蔬菜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但是仍然有人说蔬菜价格下降是因为销售渠道单一,信息闭塞,不知道从何说起。如果说是农户自发种植没有销售渠道,信息闭塞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很多蔬菜生产大县,蔬菜种植面积上百万亩,就算农民不知道卖给谁,也会有大型集散市场销售出去,或者收购蔬菜的菜商到产地收购。现在各地政府也在为农民增收想尽办法,不管怎么说,农民种菜要比种粮收入高一些,农业大县不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恐怕也算是落伍了。所以大面积的蔬菜降价是因为农民太听话了。
也有人说,蔬菜集中上市价格很低,为什么不储存起来,或者制作干燥蔬菜呢?道理都知道,关键是谁来操作,让农民建冷库存放不现实,让菜商收购存放,他也怕担风险呀?目前很多依托蔬菜集中种植区打造的农业产业园区,其对蔬菜种植户的引导,二产的加工、三产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蔬菜产业经过这么多年快速发展,应该说种植规模是相当不错的,蔬菜滞销,价格下滑等主要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至于农民销售渠道创新、信息沟通,这更多是政府服务范围内的事情,农民是改变不了的。一片片看不到边的蔬菜种植区,背后都是政府主导的,种植面积、预计产量、收获时间等,这些信息只有汇总到一起,发布给农民,蔬菜产业才可以平稳发展。
(郭兆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