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1912年,诺贝尔奖得主艾利克斯·卡莱尔(Alexis Carrel)博士曾预言:“土壤中的矿物质控制着植物、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两度诺贝尔奖得主鲍林(Linus Pauling)也曾说过:“每一种疾患、每一种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矿物质缺乏上去。”可以说,土壤的肥沃程度决定了所有生命的健康程度。
“镁是肥料未来的第四元素”,业内人士这样预言镁的作用和镁肥的未来,表明了镁元素对于作物来说十分重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对光合作用有直接影响,对植物体内磷酸的移动起着重要作用。镁能促进植物体内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形成,对提高水果和蔬菜品质有很大意义。缺镁时,植物生长停止,呈现特殊症状。
然而在生产中,镁肥的使用常常被忽视,造成作物缺镁现象频发。相反,当前肥料炒作、概念性产品在市场中遍地开花。树立正确的施肥理念,实现均衡营养,借助肥料“减施增效”的战略背景,将健康施肥理念传递到下游种植产业,势在必行。
改善作物营养、关注人体健康、实现肥料提质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不能没有镁。为此,中国农资传媒联合国际镁营养研究所推出“国际镁肥应用专栏”,针对镁肥的作用和功能、施用方法和重要性进行普及,敬请关注。
国际镁营养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9月,由德国钾盐集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共建。国际镁营养研究所以植物镁营养及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功能以及与其他营养元素的互作过程为研究重点,旨在深化植物营养机理研究,创新植物镁营养调控途径、施肥技术与产品,开展知识普及、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培养新一代工农商学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形成以植物营养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优势的国际研究所。
多年前,在美国的加州曾经出现过一次悲剧性的损失,数千棵橡树相继死于一种被称为“橡树瘁死病”的奇怪病症。后来发现,人们都想不到的原因竟然是缺乏中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不仅仅在美国、不仅仅是橡树,在中国,在很多作物主要种植区域,中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缺镁症状导致作物深受危害,种植户苦不堪言,生产出来的作物品质不高、增收更无望。甚至作物缺镁面临可怕的死亡。
专家认为,“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中量矿质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镁会成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营养元素,中国农业对镁肥的需求会快速增长并赶上欧洲。以目前土壤情况估算,年需要量保守估计在400万吨(以硫酸镁计)。
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中量矿质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镁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二价阳离子,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是叶绿素结构的中心原子,参与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光能捕获、能量代谢、根系生长、光合产物运输、果实发育和植物抗逆性等,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土耳其萨班哲大学植物营养学家Ismail Cakmak教授指出:“虽然镁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世界范围内,镁是一个‘被遗忘的元素’”。长期以来,随着氮磷钾肥的大量投入、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新品种应用,使得作物产量和生物量不断提高,作物从土壤中携带走的镁素不断增加。加之农户对传统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包含镁素在内的中微量肥料的重视不够,使得土壤镁素得不到有效补充,植物缺镁现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上陆续出现,严重者显著影响产量增加和农民收入。据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研究指出,我国约有21%的土壤存在镁素缺乏和显著缺乏,有54%的土壤需要不同程度补充含镁肥料,镁缺乏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和湖北等省份,这主要是由于南方成土母质、酸化红壤和降雨量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此外,部分作物钾肥的过量施用从而影响镁元素的吸收利用也是缺镁的一个重要原因。
镁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在人体内起到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性、激活机体酶的活性、抑制神经的兴奋性、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中,尤其应重视在缺镁地区进行镁肥的有效及合理施用,以期通过镁营养生物强化的方式提高作物镁含量,进而提高人体的镁营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