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8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李秋菊:因诚兴业,以爱惠农

□《中国农资》记者 魏 萌

李秋菊 山东省金乡县诚兴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推荐理由 

穷则思变,因投身农资事业而改变命运

诚则兴业,视农民利益为企业最高利益

富则思源,热衷慈善二十余载从未中断    

    “最近正愁着没钱买化肥呢,村里就通知让来领‘爱心化肥’!感谢李大姐,她真是个大好人。”家住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马村的贫困户李启超表示。他口中的这位“大好人”,正是诚兴农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秋菊。

艰苦创业,以诚信立身

    李秋菊出生于金乡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有6个姐妹,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同龄人还在校园里嬉戏打闹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帮父母一起扛化肥。然而,家境的困苦不仅没有消磨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

    1993年,24岁的李秋菊嫁入鸡黍镇孙菜园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李秋菊任劳任怨,农忙时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农闲时跑到城里去打工挣钱。其间,她还在当地的邮政储蓄银行做过信贷员。在她的辛勤操持下,家里条件有所好转,日子也逐渐红火起来。

    谈到与农资结缘的往事,李秋菊回忆说:“那是2002年,我因为买到劣质化肥,导致家里的庄稼严重减产。到了秋收时,眼看着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从那时起,李秋菊便对不法农资经销商坑农害农的行为深恶痛绝。痛定思痛后,她作出大胆的决定:“既然自己也种地,不如经营农资,让大家都用上放心的肥料。”说干就干,性情风风火火的李秋菊做起事情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万事开头难。当李秋菊真正进入农资行业时,才真正体会到市场竞争的压力。那时,农资流通渠道已放开多年,各种规模的门店和品牌琳琅满目,其中不乏各种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产品。“我干农资的初衷就是因为农民不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动还要看天吃饭。我一定要把好的产品带给他们,让他们能够享受实惠,勤劳致富。”李秋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选择厂家时,她并不看重能享受多少优惠,能挣多少钱,而是选择大厂家、正规品牌的优质产品。这样做虽然在早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销售压力,但是却一步一步赢得了农民的信任。

    随着口碑的发酵,李秋菊的农资门店规模一扩再扩。正是凭着诚信经营,李秋菊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资女强人。

大爱无疆,行善举助农

    李秋菊回忆说,自己年幼时,曾有一位好心人给她10元钱捐助。这件事虽过去多年,却在她心底播下了一颗慈善的种子。

    农资生意越做越大,李秋菊坚持行善举。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她先后6次向灾区捐款捐物。李秋菊连续多年资助鱼山街道李桥村李卫国、胡集镇东李村李合民等9家特困户每年每户1000元。20年来她向灾区捐款、资助孤儿、慰问贫困户等,李秋菊也记不清帮了多少人。

    作为农资经销商,李秋菊认为,捐资捐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问题。这些年,在送肥助农的同时,她更加注重向农民传授科学用肥的知识,从而帮助农民通过提质增产来增加收入,最终摆脱贫困。她表示,只要做一天农资,助农惠农的善举就永远不会止步。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