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列入 农业绿色发展集成示范项目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指出,到2030年,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被农业部选入“秸秆农用十大模式”进行重点推介的秸秆炭化还田技术,也在本次《导则》中成为“环保高效肥料农药与生物制剂”集成示范项目之一。

    据了解,“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是通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限氧热裂化,生产出生物质炭基材料、木醋液和秸秆气。生物质炭孔道发达,具有极好的保水保墒、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改良土壤和钝化重金属的作用,用于生产土壤改良剂、生物炭肥、水体净化剂;木醋液用于生产液体肥、叶面肥和杀菌驱虫剂;秸秆气用于生产蒸汽和发电。农作物秸秆通过上述方式综合循环利用,避免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带来的土壤碳氮比失衡、病虫害加重、整地质量差、耕作耗能增加等弊端。

    “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在实践中展示出多项技术优势,不仅是高效缓释肥料的先进技术代表,更是对农业产业在秸秆综合利用、土壤改良、农产品提质增收方面提供了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该技术的核心是生物质炭,具有以下优点: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解决土壤酸化问题(生物质炭pH为8-10);解决肥料中微量元素不足问题,有利于作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增加土壤肥效;对肥料和农药有很好的缓释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升地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吸附土壤重金属,有效降低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地温,有利于作物生长,提早出苗和成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环境的修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破解我国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农业农村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秸秆综合利用和土壤改良事业必将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也将有力提升绿色农业发展的效益和竞争力。

(三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