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美国固氮基因研究获突破 能让植物自行合成氮肥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通过移植固氮基因,成功使一种光合作用细菌获得了从空气中吸收氮的能力。这将有助于研究植物固氮技术,培育不需要施氮肥的农作物。

    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氮。植物没有固氮能力,只有一些豆科植物能利用共生细菌间接固氮。为保证产量,现代农业需要大量使用氮肥。将细菌固氮基因移植给农作物,是生物技术领域一个重要课题,但此前研究进展不大。其中一个难点是,氧气会抑制固氮酶作用,大幅降低固氮效率,而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微生物学》网络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移植的固氮基因来自一种蓝杆藻。蓝杆藻是一类特殊的蓝细菌,有着昼夜节律,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夜间利用这些能量进行固氮,合成叶绿素。

    蓝细菌又称蓝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生存时间最长的低等原核生物之一,部分蓝细菌具备固氮能力。研究人员从蓝杆藻基因组中辨别出35个与固氮有关的基因,移植给一种不会固氮的光合作用蓝细菌——集胞藻,使后者获得固氮能力。通过调整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集胞藻固氮效率最高达到蓝杆藻的30%以上。

    这是科研人员首次培育出既会光合作用又有固氮能力的转基因生物,为相关研究提供许多新线索,包括实现固氮至少需要多少基因、什么基因能减少氧气对固氮过程的干扰、如何减少固氮能耗等。这项新成果意味着人们也许很快能让农作物自行合成氮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并减少化肥工业造成的污染。

(欣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