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甘肃省山丹县举办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正式公布了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这十项技术分别是: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奶牛精准饲养提质增效技术、异位发酵床处理猪场粪污技术、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南方水网区农田氮磷流失治理集成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
据了解,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高产出为导向,示范推广了大量依靠大水大肥大药提高单产的技术模式。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技术路径实现根本变革,对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立足绿色增产、节本降耗、提质增效、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要求,遴选示范一批引领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成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紧迫任务。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有关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会同部属有关单位,针对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迫切的技术需求,决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支撑引领全产业链优质绿色增效为目标,重点集成示范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形成一批贯穿农业生产生活全过程的优质绿色增效技术体系,构建可复制、可推广、节本增效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将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作为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筹措了1000万元经费予以支持。牵头技术推广组织实施的部属4个推广总站、生态总站单位也积极发挥其在技术示范推广的体系、专家、平台等优势和特色,遴选优势单位承担技术熟化示范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承担具体示范任务的单位认真制定推广方案,积极开展示范工作,成效初显。
其中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是在优选良种的基础上,采取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旋耕整地、施用基肥、土壤处理等精细措施整地,播前浸种消毒或包衣处理,适期、适墒、适量机械条播或匀播,配套应用小麦规范化播种、立体匀播、测土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保优丰产栽培、节水优质高产栽培、“一喷三防”5项优质高产技术模式,实现小麦生产绿色优质高效,加快优质专用小麦推广应用。
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是以“三减三增”全程绿色生产为核心,以实现蔬菜质量安全和生态和谐发展为目的,以连接农业生产全过程为突破点,以土壤生态保护、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资源综合利用为技术主线,通过三大项十小项集成技术示范,探索建立以全程绿色生产技术为支撑的全方位、多领域融合发展模式。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水稻基肥施播技术。一般通过在6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上加装测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机械插秧的同时,在苗侧靠近根部进行精确定量施肥(肥料施于苗侧5cm、深度4cm的沟中),并由浮船刮板覆盖肥料于泥浆中。该技术促进秧苗根系对肥力的吸收,避免肥料随水流漂移,具有显著的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生长、降低成本等优势,是农业绿色发展方向。
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是使用具有完全生物降解特性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脂肪族聚酯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树脂为主要成分,在配方中加入无环境危害的无机填充物、功能性助剂,通过采用吹塑或流延等工艺生产的农用地面覆盖薄膜。该技术避免了普通PE地膜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事作业、降低农产品品质等不良影响,且降解后对土壤及作物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