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大蒜之乡”——山东金乡县的蒜农李艳杰,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别人家请人挖蒜1亩地给400多块钱,可我家多给100块也没人愿意干。”李艳杰苦笑着告诉记者。原来,距离小满还有不到10天,眼看着就快到大蒜丰收采挖的时节,可她家的7亩多大蒜,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愿意帮工的村民。没人愿意来,并不是因为她的大蒜种得不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种得大蒜绿叶多、蒜头大、蒜棵壮、扎根深,显得比别家的蒜垄密集,挖起来更费力,所以才没人愿意帮忙。
与众多有着二三十年种蒜经验的“老把式”相比,种蒜9年的李艳杰只能算个后生。然而,后生可畏,同样是一亩地,老蒜农家平均亩产干蒜也就2000多斤,而她家却能产出3000斤。“都是种蒜,凭啥她种得好,俺种得就孬?”种了30年大蒜的胡庙镇村民孙保久既不服气,又感到好奇。这不,听说亲土1号要开观摩会,一大早,他就和附近的200多名蒜农一起,来到李艳杰家的亲土1号示范田里一探究竟。
大蒜种不好?
别急,来示范田里看一看!
5月11日清晨,金乡飘起了细雨。骤降的气温,挡不住当地蒜农高涨的观摩热情。在一片碧玉妆成的大蒜示范田前,李艳杰向蒜农分享了其种蒜秘诀。“往年种蒜,一到浇水的时候就犯愁,一浇就容易出现黄叶、早衰、死棵,好的时候每亩产干蒜也就两千多斤。”她介绍说,“去年在老表的推荐下,我拿出4亩地做示范田,用亲土1号,从芽苗时就一直长势很好,蒜棵比别家的大、壮、齐,抽薹后不倒伏,也没出现黄叶、早衰、烂根等情况。今年每亩预计会增产五百斤,秘诀就是用了亲土1号,感谢金正大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产品!”
百闻不如一见,经过对示范田与对照田进行仔细比对,前来观摩的蒜农惊喜地发现,亲土1号示范田内的大蒜叶片颜色浓郁,没有明显的脱肥现象;抽完蒜薹之后,茎秆粗壮,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倒伏现象;现场拔出的蒜头较大,6公分以上的蒜头较多;根部健壮,无腐烂。来自马庙镇的蒜农张来良竖起大拇指兴奋地表示,下一季大蒜,要让家里的6亩地全都用亲土1号。像张来良一样深受触动的蒜农也纷纷表示:“以后李艳杰就是我们种蒜的标杆,她用啥我们就用啥!”
重茬没办法?
别怕,去听听专家的建议!
大蒜是一种喜肥作物,近年来,由于蒜农大水大肥习惯种植,金乡大蒜产区的土壤板结、盐渍化问题日益凸显,土壤中有效磷低,中微量元素缺乏,大蒜后期死苗、早衰、重茬问题严重,大蒜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像李艳杰反映的大蒜浇水后黄叶、早衰、烂根等现象,以及增肥不增产的问题,在金乡非常普遍。
为了帮蒜农排忧解难,金正大集团推出了基于土壤健康的大蒜全程解决方案。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侯文通介绍说,攻克蒜乡遇到的难题,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案引导蒜农亲土种植。金乡地区的大蒜全程解决方案是按照重茬严重程度来界定的,重茬重、大蒜早衰的为中产田,重茬轻、产量高的为高产田。高、中产田的底肥都是用亲土1号大蒜专用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组合,主要区别在于追肥,其中高产田追肥品种没有太多限制,可以亲土1号液体肥;对于重茬严重地块则以改土养根,预防病害为主,可使用亲土1号液体肥搭配菌肥,从而克服重茬顽疾。
种地没前途?
别信,做亲土状元赢大奖!
“争亲土状元,赢百万基金。”为了倡导亲土种植理念,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观摩活动结束后,金正大集团还举行了“亲土1号土壤健康大讲堂走进金乡暨中国首届亲土状元选拔赛首站开场”启动仪式。
据了解,该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并设立了高达百万元的亲土种植基金,旨在通过以亲土1号为代表的土壤改良系列方案,引导农民科学施肥,让亲土种植理念走进田间地头,最终实现土壤生态良性循环的美好愿景。
蒜农看到亲土种植对比效果后信心更足了,现场积极踊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