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两广地区:用肥旺季结束 后市波动不大

□《中国农资》记者 陈 蕾 实习记者 徐 娜

    调查

    地区:广东省肇庆市

    对象:粤西农资经营部 黎水清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水稻、花生和少量果树。上半年用肥期基本告一段落,目前已进入用肥淡季。该地区农副产品价低,水稻收购价1.45元/斤,花生油收购价12-15元/斤,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年轻农民基本不种地,倾向外出打工,只有部分妇女及50岁以上的老人种地。今年用肥量严重萎缩,比去年约减少1/4。因当地丘陵多,土地流转很难进行。

    后市预测:

    经销商拿货积极性不高。据黎水清介绍,肥料市场越来越难做,一方面是由于农副产品价低,农民购肥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农民种地越来越少,导致化肥用量逐年减少,这种现状很难改变,经销商面对日益萎缩的化肥市场,纷纷表示很无奈。当地化肥市场需求量低,供过于求现象严重,此外,因国家一些相关政策,化肥的价格不会下跌。

    调查

    地区:广东省开平市

    对象:德信农资经营部  李德新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水稻及部分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目前用肥量不大,处于用肥淡季。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民购肥积极性不高,化肥使用量较少,化肥市场行情不容乐观。当地主要是50岁以上的人在种地,年轻人都选择出去打工。由于化肥市场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此外,他们还担心后期化肥会降价。所以经销商不敢轻易拿货。

    后市预测:

    当地赊欠现象较严重,市场秩序混乱,回款情况不好。农产品价低对市场有一定影响。当地多是一些种植散户,土地流转面积不大。李德新表示,接下来的肥料市场走向很难预测,但根据往年经验,到6月份会有夏储,届时化肥销量会有所提高,化肥价格也会随之出现小幅下降。此外,他还表示化肥越来越难卖,今年销量比去年下降约1/5。

    调查

    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对象:八步民丰农资有限公司 徐名好

    市场分析:

    目前当地主要的种植作物为水稻、桉树、果树等,当前肥料使用量较少,农民购肥情况以及经销商的拿货情况相对较为消极,同时赊账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农民收益较低,赚不到钱,同期化肥市场的价格又偏高,农民担心资金回笼困难,所以不愿意在前期过多投入购买农资,导致当前化肥市场行情惨淡。

    后市预测:

    国家目前大力推进环保建设,对于环保的把控较为严格,各厂家生产成本上升,很多工厂难以承受。农民收益低,前期投入资金购买农资的意愿不强。今年该地雨水丰富,对肥料市场影响很大,肥效释放较快。土地流转面积较大,一般是种植大户承包土地进行作物种植。徐名好表示接下来肥市走势并不乐观。

    调查

    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对象:鸿盛果蔬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廖余胜

    市场分析:

    当地主要种植柑橘,用肥高峰期已过。今年,农民购肥积极性及经销商拿货情况不佳。因农产品价格低,对化肥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农民购肥不积极,经销商只能压低利润来争取销量。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目前肥市销售情况一般。目前市场优惠力度比较大,经销商主要采取少进少出、快进快出模式。

    后市预测:

    在接下来的化肥市场中,廖余胜表示尿素价格会产生小幅波动,浮动范围在100元/吨左右。复合肥方面,价格则比较平稳。当地土地流转面积进展一般,大量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较少,一般均为小规模种植。最近该地天气情况良好,对化肥市场的影响不大。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处理库存为主。

    记者点评

    本周,记者针对两广地区尿素及复合肥市场进行调查采访。

    近期,两地用肥基本接近尾声,因各地种植的作物不同,所以对于肥料的使用情况也略有差别。整体来看,两个地区用肥情况一般,农民购肥情况及经销商拿货情况都不太乐观。而种植甘蔗及柑橘等作物的地区施肥情况良好,农民的购肥情况和经销商的拿货情况都比较平稳。

    各地普遍存在农产品价低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经销商的销量。农产品价钱卖不上去,农民手中剩余钱款较少,或者无回笼资金,对于农资的购买处于观望状态,不敢下手购买怕赔钱。

    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进环保建设,对于环境保护,要求高、把控严。这对于化肥生产厂家来说,增加了生产成本。而农民手中没钱,生产厂家成本上升,化肥市场形势严峻。

    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部分公司拿出相应的举措应对目前形势。如有的公司只针对柑橘销售化肥,在前一阶段柑橘施肥的过程中,该公司的化肥销售情况平稳。针对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农民手中剩余钱款较少,但同时农民的用肥需求高,该公司的化肥销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快速销售的方式,并给予较大优惠力度。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民对于新型肥料仍在逐步接受过程,各厂家若想扩大新型肥料市场,需在宣传推广方面多下功夫。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