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5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 | 根尖上的撒可富之不朽传奇
刘茂源:与撒可富的二十五载化肥情缘

□《中国农资》记者 韩 玮

    1985年6月,由中国、突尼斯、科威特三国合资兴建的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在河北秦皇岛市成立,它是当时中国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经济合作项目,被小平同志誉为“南南合作典范”。时光荏苒,三十三年的发展历程中,中阿撒可富品牌复合肥造福了中国亿万农民,书写了中国化肥史上的一段不朽传奇。时值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中阿撒可富以“富饶中国大地,造福中国农民”为己任,将与全国各地经销商一道,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一场春雨过后,微风中的山东青州,略带凉意。当记者来到位于青州市区的茂源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大院时,“茂叔”早已等在了门口。耳顺之年的老者,精神矍铄,虽然从事农资多年的风吹日晒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从他矫健的步伐里,依然能看到当年的风采。

    国肥稀缺年代结缘撒可富

    “茂叔”是中阿公司的业务员对刘茂源的亲切称谓,也是对这位中阿撒可富第一位经销商的尊敬。1992年,当时还在供销社任职的刘茂源负责化肥的配给工作,当时国内资源匮乏,化肥几乎都是进口,而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的撒可富产品作为国内极少数国产复合肥,通过一代老供销人的双手,走进了田间地头,这也是刘茂源与中阿缘分的开始。

    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在这场巨变中,刘茂源看到了商机,于是,青州市茂源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撒可富自然就成为了他的第一选择。从第一年销售几千吨,慢慢做到了一年销售5万吨的惊人销量。在当时,信息渠道匮乏,农户还没有品牌意识,都以为是刘茂源自己生产的优质化肥,对他信赖有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撒可富,刘茂源带着中阿的销售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做实验,搞示范,进行品牌宣传,在那个国产肥寥寥无几的年代,中阿撒可富在青州变得街知巷闻,也是当之无愧的国产第一品牌。

    “茂叔”与撒可富成就彼此

    20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当今的市场,群雄逐鹿,豪强并起。大大小小的化肥厂遍布全国,各大公司也都是施展浑身解数,新的产品,新的推广模式,让农户眼花缭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茂源感受到了压力,但这压力对于他来说,同样也是动力。二十多年的销售经验让他清醒的知道,产品好不好,农户用了就知道,所以他始终在试验示范上下功夫,让农户切实地看到撒可富的效果。同时,还自建技术服务队,同中阿公司的销售人员一起为农户答疑解惑,定期跟踪回访,在作物的每一个生长节点,都为农户带去服务和支持。一次,当地的一位农户着急地找到刘茂源,说用了撒可富后,地里的菜苗都烧死了,经销撒可富多年的刘茂源知道,撒可富的质量绝对可靠,这次一定另有隐情,于是同中阿公司负责当地的大区经理和土肥站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出事的菜地,取土化验,分析问题。分析结果显示,是农户的过量使用导致了烧苗,但刘茂源没有推卸责任,组织大家用水浇地,稀释化肥,尽可能地挽救菜苗,最终,大部分菜苗保住了,这位在了解正确的施用方法后,又多进了许多化肥,可谓是有惊无险,坏事变好事。

    据中阿公司介绍,20多年来,“茂叔”累计销售撒可富50多万吨。刘茂源说:“这离不开中阿公司对我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办农民会,搞示范田,还是请技术专家来为农户授课,中阿公司在资金,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从生意到情谊 “茂叔”初心不改

    在采访过程中,“茂叔”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情肥”三个字。这三个字不仅表达出了他与中阿公司深厚的友谊,更是体现出他重情重义的处世之道。无论是中阿公司的销售人员,还是自己公司的员工,刘茂源都像家人一样对待。与中阿公司的销售人员经常在一起开业务交流会,总结销售得失的同时,也充分沟通了感情。对于公司的员工更是关怀有加,不断创新人员管理制度,让工作在一线的业务人员得到良好的收入。在攀谈的过程中,他提到:“多年来,不论中阿公司的销售政策如何调整,我都始终如一,初心不改,中阿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会与中阿公司共渡难关。”他还戏谑地说:“我这辈子已经离不开撒可富了,如果中阿公司生产原子弹,我也会第一个扛着去卖。”

    作为中阿撒可富销售元老,刘茂源的公司已有员工 30多人,自有仓库 2万多平方米,在区域内有基层销售网络 200多个,撒可富的年销售额2万多吨。2018年,虽然市场竞争依旧激烈,国家“减肥增效”政策带来了诸多压力,但是“茂叔”却计划在新的一年在销量上能实现20000吨增量。如今,64岁的刘茂源已经逐渐退居二线,让儿子刘军成为了企业的掌舵人,也希望把老农资人重情重义,诚实守信的衣钵继续传下去。我们有理由,有了中阿撒可富的优秀质量作为可靠保障,“茂叔”的化肥生意一定会蒸蒸日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