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一批农资企业锐意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农集团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是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农机板块企业。近两年,该公司大胆探索为农服务模式,通过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内外部涉农资源,积极介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领域,成为一支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先锋队。
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关系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大课题,如何科学布局服务内容、如何整合产业内外的资源、如何使合作产生更好的效益等等问题都是农服公司需要认真考虑的。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中农装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农装备公司副总经理赵芳旨。
现代农服大有可为
中农装备是中农集团在建设“服务三农”全产业链战略部署下,为保证农机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增强农机制造、流通、农机及配件交易以及农机进出口业务等方面市场竞争力,按照“农机制造、农机流通一体化”的“双引擎”投资发展模式打造的专业化农机业务平台。
2016年,按照中农集团战略部署,中农装备积极进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领域,相继在吉林公主岭、安徽阜阳成立中农吉星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和中农国昌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农业综合服务该从哪开始做?到底该怎么做?”赵芳旨认为,这两个问题是中农装备积极进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领域后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对此,赵芳旨分析了中农装备的优势。首先,中农装备后盾强大,资源集中。作为中农装备母公司的中农集团目前已构建从化肥、农药、农膜到种子、农机综合产品线,搭建了从生产、流通到农化服务、收获、烘干、代储全产业链,逐步转型成为农资供应、代耕代种、田间管理、统防统治、粮食收获、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系列化服务提供商。其次,中农装备农机装备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是整合其他农业资源的优质载体。
赵芳旨说:“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农机可贯穿从种到收全过程。由于农机作业性能特殊性,农机平台更易把农机服务之外的其他农业服务项目嫁接进来。”除自身优势,市场需求也旺盛。据了解,2017年,中农国昌全年农业综合服务面积30683亩;中农吉星仅无人机飞防作业就完成作业面积17万亩。赵芳旨表示:“实践证明,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耕、种、管、收、烘干、仓储、加工、贸易服务业务,有很大空间和市场。”就中农装备而言,农业综合服务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开展农业综合服务的路径要以农机为依托,不断整合系统内外资源,构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全程社会化服务。
全力扩大农服深度和广度
去年夏天,公主岭市部分乡镇爆发玉米二代黏虫灾害,中农吉星在无人机紧缺、作业价格猛涨至180-200元/垧的情况下,维持统防统治中标价格150元/垧不变,紧急调入6架无人机,为响水镇和南崴子镇累计喷洒药剂2万亩,有效抑制病虫害蔓延,减少了农业损失,获得当地政府和农民高度认可。
通过这件事,“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成为中农吉星的全新写照。因服务到位、务实,中农吉星成为当地政府购买农业服务项目的骨干力量。据赵芳旨介绍,2017年,中农吉星全年完成政府购买服务项目4项,成为当地获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现代农业服务企业。此外,中农吉星还利用自身优势,协调系统资源,开拓新的为农服务项目,包括与中农控股合作,设立测土试验室1个和智能配肥站2座,目前已生产销售“华粒欣”牌配方肥1000余吨;与中国供销石油公司合作,中农吉星提供用户资源,为农机用户提供上门供油服务;与供销粮油公司合作,积极推进粮食收储与粮食贸易业务;与安徽翔农飞防大队合作,去年7月完成17万亩植保任务等,不胜枚举。
在提供农业综合服务方面,中农国昌也毫不逊色。安徽阜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明显,“怎么种地、谁来种地”问题较突出,随着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出台,土地流转和托管呈井喷之势,阜阳出现许多种粮大户,但因资金等原因他们缺乏农机、业务等资源,他们面对市场需求却无从着手。为此,中农国昌探索建立“公司购置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作业”运营模式,通过吸纳、整合当地农机、机手、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资源,公司承接大面积政府土地托管业务。这些业务由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公司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机或作业任务。
往年秋玉米收获季,阜阳连续秋雨使不少玉米发生霉变,农户经济损失很大。中农国昌公司与当地粮食贸易公司合作,建成粮食收储烘干基地。该基地日清选能力1200吨,日烘干能力340吨,仓储能力17000吨,可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农服业务。赵芳旨说:“为农服务是一个庞杂系统,农民有什么需要,我们就要提供什么服务。”
中农装备旗下两家农服公司提供的综合服务项目看似庞杂,但仍有章可循。首先,扩大农服业务的广度。通过两年探索,公司利用自身农机优势,广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耕、种、管、收、烘干、仓储等服务,并整合系统内外资源,衍生出测土配肥、上门供油服务等业务,真正成为综合服务提供者。其次,提升农服业务深度。除一个个具体服务项目外,公司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特别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入手,让他们不仅自己种地还成为服务提供者。
用经济效益保障农服可持续性
针对农业综合服务的可持续性,赵芳旨表示:“企业要想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责任,就必须实现盈利,否则为农服务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在服务端很难获得效益,那么我们就要向市场端要效益。我们正在开展的粮食贸易就是要讲收益,以此保障并推进前端服务的开展。”
目前,中农国昌在中农装备支持下,已成功对接1家大型养殖企业(首农集团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1家饲料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蚌埠丰原生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1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这些大型企业对接,开展粮食贸易业务,并极力打通粮食出口业务。从今年年初开始开拓粮食贸易,目前中农国昌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首批1000吨吉林玉米供应合同已履行完毕。
同时,中农装备还积极介入有优势的产业融合项目,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中农国昌通过“农小优”品牌市场运作,有效整合当地农产品加工资源,相继开发推出“农小优”大米产品、酸奶罐头产品,深度参与阜阳市及周边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农吉星则借助吉林省伊通县位于北纬43度黄金水稻种植带的品质优势,按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思路,为市场提供一款纯真的、小众化的原生态小田米,满足城市白领对家人健康生活的关爱。目前,中农吉星已注册申请“中农伊品”、“中农一品”两个商标品牌。
赵芳旨说,除通过粮食贸易及产业融合项目向市场要效益,中农装备还将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合作社和联合社规范治理要效益,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创新要效益;在经济效益的保障下,公司开展的各项农服业务才能得到有力支撑和长足发展!
总之,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方参与。中农装备在推进两个农服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不等不靠、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根据农村和农民需要,积极整合系统内外部资源,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为行业提供了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