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4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统筹好“两个市场” 大数据助力发展
2018年硫及化肥市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崔海涛

    近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硫酸工业协会主办的“2018年硫及化肥市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市场供过于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在化肥产业政策优惠逐步取消,农业政策相继调整,质量、环保监管力度空前,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化肥行业市场景气不确定性增强。但从现行政策调整、市场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未来行业活力将会得到有效激发,化肥行业已经从一个特殊的行业向正常的行业转变,化肥产品开始回归到正常的商品属性,化肥企业必须善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学会有效配置资源。

政策调整引导产业新方向

    近年来,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引导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会上,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建华表示,从生产方面看,行业更加关注新型肥料市场。农业由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要求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化肥用量零增长,施肥与生产措施结合,需要化肥生产应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高效、新型化肥。

    从营销方面看,线下推销与电子商务结合。电子商务把推销和交易环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开展农产品网络经营活动,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目前不少人投资网络营销,没有稳定客户,效果并不好。化肥施用需要技术指导,营销应该线下线上并举。

    从客户方面看,加强为新型经营主体服务。近年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很快。由于扩大了生产规模、服务规模和组织规模,增强了在流通市场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原有的客户会发生变化。化肥营销要主动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通过典型示范、折扣销售、技术服务、赊销与资金互助、产品销售等结合起来,增加服务的吸引力和盈利点,打造新型销售体系和生产供应系统,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转型之路。

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就当前化肥行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副处长耿协威表示,主要肥种尿素市场供过于求,贸易格局大幅变化。2017年,全球尿素新建产能达到740万吨,产能达到2.2亿吨,过剩约1800万吨。传统尿素出口国中国出口量大幅下降,进口国美国、印度等自给能力增加,进口减少。我国在传统出口市场如印度、北美、东南亚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伊朗和中东货源替代。

    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目前我国尿素生产成本竞争劣势愈加明显,通过出口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难度加大。表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竞争力下降,经营困难。

    化肥行业国际化程度低,“走出去”亟待加强。化肥行业应充分推广和分享我国优秀的化肥生产工艺和管理技术,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合作力度,扩大深化贸易规模和合作领域。

    化肥产业政策优惠逐步取消,农业政策相继调整,质量、环保监管力度空前,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低迷,化肥行业市场景气不确定增强。

    耿协威表示,在成本要素支撑和国内政策调整、市场需求起伏变化、市场行情难以准确预测的情况下,从生产端看,去产能仍将是2018年部分肥种必须面对的主基调,随着过剩产能的有序退出,行业开工率将逐步上升;从需求端看,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肥种市场弱势行情仍将延续,国际市场需求和产能合作成为化解国内产能的重要渠道。预计尿素经营环境将好于2017年,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的企业盈利能力将上升;磷肥面临着国际市场新增产能的竞争,出口难度继续维持困难的态势;钾肥需要继续提高供给能力,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应。

大数据助力行业发展

    会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还进行了2017中国磷复肥行业大数据发布。2017年磷复肥行业主营收入为4792.7亿元,同比上升5.7%;利润为180.4亿元,同比上升33.3%;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磷肥行业利润率为2.1%,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2017年磷肥总产量排名,前十名企业分别是: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会还发布了2017磷肥各品种产量排名、化肥企业进出口量排名。

    另外,相关专家还就“国际硫磺和硫酸的供需和趋势”“2017磷硫钾供需回顾及2018年展望”“国际市场NPK复合肥供需和趋势”“运用农业大数据推动化肥产品转型升级”“化肥行业物流模式探讨”等主题做了精彩演讲。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