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余名马铃薯农场主齐聚内蒙古化德县,参加 “内蒙古2018土壤培肥改良与马铃薯生态种植研讨会暨农业精准扶贫——赠肥、送科技、百亩示范田启动”活动。该活动由化德县人民政府、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化德县农牧业局、化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之声传媒承办。
与会专家详细探讨了目前我国农业普遍遇到的土壤有机质下降、板结、营养失衡、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为了促进当地马铃薯种植更加绿色生态,会议向化德县赠送生态肥,并启动了百亩生态种植示范田,通过科学种植对土壤进行培肥改良,引领当地马铃薯种植更上一个台阶。
绿色发展是长久之计
土壤问题的实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绿色农资的应用改良土壤、促进农民增收是本次研讨会的重点之一。
对此,中国绿色农业联盟执行副主席宋国成表示,本次会议不仅为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搭建了产、学、研、销的交流平台,而且还通过赠肥、送科技与百亩示范田的启动,让科技兴农的行动在化德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科技扶贫真正让农业科普知识武装农民头脑,用科技助力农民致富奔小康。
据了解,化德县地处乌兰察布东北部,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灾害少,化德县生产的农畜产品绿色、安全、品质好,具备打造面向京津冀地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化德县长期以来以旱作农业为主,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严重,土壤培肥改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党支部书记、站长王荣贵表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土壤培肥改良与马铃薯生态种植”,这恰恰是围绕马铃薯生态种植来解决问题,我很期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乌兰察布市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能向前迈进一步。
内蒙古化德县副县长张国荣表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与活动的举办,河北硅谷肥业、北京中农瑞利源、南洋鸿基生物、北京绿得利等企业不仅为我们送来了农业生产的好肥料,中国绿色生态环境修护联盟还送来了农业科技图书,农业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必将为化德县脱贫致富注入强大的活力。特别是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硅谷肥业生产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在治理板结土壤、盐碱土壤和酸性土壤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化德县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极为契合。他说:“希望通过赠肥、送科技行动能加快化德县土壤培肥改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为今后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绿色农资成就生态马铃薯产业
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是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为了践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河北硅谷肥业协同北京中农瑞利源、南洋鸿基生物、北京绿得利四家肥料企业向化德县人民政府赠送了价值10万元生态种植科研示范肥,以促进当地生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除了赠肥,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农化中心主任曹宝忠还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精彩的技术讲座。
曹宝忠为与会者分享了有机硅功能肥神奇的功能,并现场为与会者进行了有机硅功能肥在调理土壤酸碱度方面的效果,并将有机硅功能肥亲土性与其它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博得了阵阵掌声。
曹宝忠表示,硅谷肥业从突破污染土壤治理的目标出发,通过有机硅新材料的使用,并经过多年的攻关,用有机硅新材料研发了有机硅治理板结土壤活化剂肥料、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酸性土壤调理剂肥料、有机硅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剂肥料,农田试验表明:该产品能有效地治理土壤盐碱、酸化和重金属污染。不仅如此,有机硅产生的亲土性,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解决了土壤的板结,产品的高效分散性可以把传统化肥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含有有机硅的叶面肥利用率能达到95%以上。使用有机硅功能肥料,不仅提高产量,还改善农产品品质。
此外,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树清、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处研究员张逸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循环农业与土壤修复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建华分别作了报告,就如何推进当地农业走向绿色生态提出了建议。
本次研讨会还启动了百亩生态种植示范田项目,通过试验示范推进当地马铃薯种植业走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