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主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绿道·绿色金融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支持,以“落地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主题,聚焦引领绿色发展的重点绿色产业,共议绿色金融服务创新与绿色市场投资,建立支撑绿色金融政策落地、助推绿色产业融资的绿色经济产融合作平台。来自“政、产、学、研、资”等各界300余人出席会议。
不符合绿色发展的企业将寸步难行
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和激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绿色产业,并从政策、监管、服务等全方位提供支持,最终形成绿色金融体系和产业环境。对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顾问、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会上表示,从证券市场的角度来说,以绿色金融引导绿色产业发展已经有一个“三步走”的路线图:第一步,2017年起要求上市公司中的重点排污企业强制性披露排污信息;第二步,2018年底对上市公司要实行半强制的排污信息披露要求,届时上市公司虽然可以选择不披露,但是必须向资本市场解释原因;第三步,2020年开始实行对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未来,绿色金融体系将引导产业经济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将寸步难行。
此外,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孙学工就国家发改委牵头推动的绿色企业债的政策与市场情况进行了解析。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黄琼处长围绕国家开发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分享了绿色金融发展的进展与有效模式。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从政策、市场、投资三个层面报告了2018年之后绿色产业市场的新热点与新趋势。一村资本董事长孔娅妮、北京科睿环保集团董事长孔丽娜等嘉宾,分别从新能源市场投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共享经济等不同侧面分享了绿色市场投资的焦点与创新途径。
在以“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绿色市场投资”为主题的高端对话环节,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巫天晓、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债券研究项目组组长冯守尊、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姜明磊、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北京建纬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金忠、深圳泰利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价值中国网总裁林永青等与会嘉宾,针对绿色市场的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产业商业模式与合作机制创新、“绿色化”属性与“金融”属性实现互融互长的具体举措,进行了深入解读。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需要相向而行的补充必要的能力建设,将使绿色金融落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而绿色产业经过商业模式优化,也将承载绿色金融并带动金融共同实现绿色增长,成为企业家的基本共识。
绿色金融为绿色产业添活力
为推动代表性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聚焦引领绿色发展的重点绿色产业,峰会同期召开了“工业固废资源化处理产业与绿色金融专题会议”与“文冠果绿色产业集群与绿色金融专题会议”,讨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其中,文冠果专题会议由富优基尼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产业牵头单位。会议围绕文冠果绿色经济产业链与绿色金融结合相关问题,展开全方位探讨。国家林业局林业改革发展司处长、教授级高工缪光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处长赵海对富优基尼文冠果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化代表性给予充分肯定,并分别就林业产业化、银行对农林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来自文冠果产业链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基金管理机构、科研机构代表,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如何助推文冠果产业发展等焦点问题,达成了建立文冠果产业发展绿色基金和文冠果产业集群的会议成果。
富优基尼公司总经理张辉介绍说,富优基尼致力于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开发包括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作物。文冠果的产业链非常长,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可能性,除了木本油料,还可以做林业、医药、绿色化工、生态服务与旅游等产业集群。这需要整合金融和各种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才能完成。
最后,邓继海总结说,党的十九报告将发展绿色金融与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紧密相连,这将是驱动经济绿色发展的最有力的血液,同时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将不遗余力地与金融和产业界的有志之士,合力推进绿色金融落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农资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据了解,文冠果产业目前存在田间管理粗放、用肥不科学等问题,为此,富优基尼与中拓集团、陕西文冠集团、辽宁文冠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就文冠果茶及海外推广、文冠果油产业展开合作,并将与耐特菲姆公司在水肥智能一体化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本次峰会上,着重突出了绿色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方面的作用。江西乔盛茶皂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宜萍在会上分享了茶皂素的研发成果和经济价值。他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开发油茶产业链项目,我们成立了生物农药中心,所生产的生物农药水乳剂以水为载体,有利于植物、药物的吸收,杀虫效果好且对环境没有污染。目前,在原农业部指定的12个省市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对多种害虫的综合杀灭率达到95%以上。预计这一产业的产值将在36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