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3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8年春耕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会”把脉农资行情——
肥药价格或保持高位

□《中国农资》记者 李昕宇

    3月15日,由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主办的“2018年春耕农资市场形势分析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会上,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市场分析师王晓雪、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段又生分别作了关于化肥、农药板块的分析报告。

春耕:化肥供需总体偏紧,价格或高于同期

    据王晓雪介绍,预计春耕时期化肥供需总体仍呈偏紧状态。根据测算,2018年春耕化肥供应量为3195万吨,比去年减少651万吨,化肥缺口在200万吨左右,其中氮、磷肥供应偏紧,钾肥供给充足。氮肥方面,随着春耕的开展,基层采购增加提升氮肥需求,随着开工率增加、化肥淡储执行,供给可以保障,价格维稳或小幅上涨。磷肥方面,空缺部分在产量增加且运输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补充,处于紧平衡,预计价格短期平稳,但局部地区或短期货源偏紧,价格或波动。钾肥方面,国内库存较低,进口钾到货有限,需求主要看复合肥企业开工情况,价格目前基本维稳。整体来看,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支撑下,预计春耕化肥价格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回顾近期,化肥价格基本平稳,由于化肥产量及库存略增、春耕尚未开展、农业及工业需求不足,涨幅明显回落。2月尿素价格指数(CNPI)、二铵价格指数(CPPI) 、氯化钾价格指数(CKPI)和复合肥价格指数(CCRI)的涨幅分别为-0.88%、-0.49%、0.61%、-0.82%。据介绍,2018年3月5日尿素、磷酸二铵、进口氯化钾、复合肥全国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2010.3元/吨、2868.8元/吨、2346.3元/吨、2257.7元/吨。

2018年:利好利空因素共存,行业仍需转型升级

    王晓雪表示,2018年化肥行业的利好因素有宏观经济整体向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释放政策红利等;利空因素有环保要求升级、企业铁路运输和环保设备成本增加等,同时由于粮价下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化肥利用率提高等原因,化肥需求或稳中有降。

    据2018年长期市场走势预测,原料方面,煤炭整体供应充足,预计整年呈现波动性走低的趋势;天然气市场供需总体相对平衡,冬季供气缺口仍将存在,9月后天然气供给将趋紧,出现价格上涨。

    氮肥市场方面,产量增加,成本上涨,受原材料供给增加影响,行业开工率上升可能性较大。需求稳定,预计农业需求小幅下降,工业需求增长在5%-10%。因国内外价格倒挂、国外新增产能投产,出口压力将增加。综合来看,受成本支撑,尿素价格将保持平稳波动,价格略高于2017年,但波动幅度变小。

    磷肥市场方面,国内需求趋于平稳,仍处于去产能期,后期磷肥产量继续保持稳中下降的趋势。国际产能陆续释放且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磷酸二铵出口竞争力下降。综合来看,由于国际市场新增低成本磷肥产能较多,出口难度较大,预计磷肥行业在2018年依然将处于低迷期。

    钾肥市场方面,预计供应保持稳定,全球钾肥需求将增长约2.5%,与历史平均增速水平持平。国际钾肥市场回暖将推动大合同谈判价格上浮。综合来看,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国家钾肥需求温和增长,预计2018年钾肥大合同价格存在上行趋势。

    王晓雪表示,目前我国化肥行业存在着产能和结构性过剩、新产品及新技术推广不足、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低等问题。她表示,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适应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走出低端肥料过剩泥潭;二是打造符合需求的化肥产品结构;三是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需求,探索和发展社会化服务。

农药:多因素促价格高位,春耕期间或有下滑

    段又生表示,2017年是农药行业经过多年低迷后出现回暖的一年,整个行业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高品质生态产品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植保飞防、互联网跨界等新兴事物涌现。与此同时,受农药零增长政策、环保压力增加、开工率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17年农药价格保持着上涨态势。

    段又生总结了2017年农药行业的六大特点:一是除草剂领跌,农药产量首次出现减少,与2016年相比,2017年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下降8.7%,除草剂下降19.5%。二是国内和出口市场“冰火两重天”。中国的农药出口量在2017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农药去库存过程的结束,全球农药需求的提升拉动了中国的农药出口量。而由于“药肥双减”政策和农药使用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的农药使用量在2014、2015年达到天花板后持续下滑,2017年下滑5%。三是行业规模进一步增长,两极分化进一步凸显。目前,农药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从大型上市农药企业的报表来看,2017年基本保持了较好的利润效益,实现了上亿元的利润额。但许多规模以下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部分企业亏损46.6%,亏损面较大。四是全球抱团取暖应对行业寒冬,国内企业不断跟进。五是环保政策将行业供给侧改革带入深水区,供应受限,价格增长。由于中国农药百强企业和主要中间体企业多在华北及东部地区,华北地区“2+26”城市的生产限制导致行业开工率较低,上游原材料和中间体供应出现短缺。在生产受限、供应紧张的态势下,2017年农药价格指数也不断波动,呈现曲折上升的态势。六是农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随着农业部进一步更新禁限用名单,高毒农药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环保剂型、水基剂型的产品在近几年不断受到关注,一些新产品也开始成为行业的主流。

    据段又生预测,2018年春耕期间的农药价格仍将处于高位状态,对制剂生产商和流通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但需求侧并不会为之买单,将会出现供需双方对峙、观望状态。预计农药企业开工率近期逐步回升,相关部门、协会也将发函呼吁保障农药的生产,基于这些因素,4月-5月份农药价格存在一定下滑的空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