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两会专访
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如何种好地”
——访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琴 焦自宣

    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期,随着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迫切需要回答“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时代之问。

    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初具规模,“谁来种地”的难题得到了缓解,但“如何种好地”的难题却越发突出,这也是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近两年粮价低迷倒逼着农民进行自主种植结构调整,但无论是小农户还是农场主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都陷入“不知道种什么”“不知道如何种”也就是“不知道如何种好地”这一问题中。究其原因就是农业技术的缺乏,限制了农民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空间。那么,我国农业真的缺乏先进技术吗?该如何解决?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一语道破问题关键,并有针对性地在两会上提出了多项建议。

现实:我国农业不缺技术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农业不缺技术。”万连步表示,国内一些企业的缓控释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种肥同播技术等在国际上是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以新型肥料为例,五年内,我国新型肥料生产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水平在国际上是先进的,甚至可以说是领先的。金正大作为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商,一直致力于缓控释肥的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应用,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单位相继制定了控释肥料和脲醛缓控释肥料的国际标准,《水溶性肥料通用要求》的国际标准也是由国内企业牵头制定的。这些充分说明国际上对中国肥料的认可。

    建议一:要有门槛地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尚不完善,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造成了诸多阻力。万连步强调说,要解决“如何种好地”这一难题,首先要发展专业、系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这也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万连步认为,农业生产的产品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粮食安全已经由“数量”安全转为“质量”安全,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要求质量的时代。在欧洲,做农民都需要获得资格认证。而作为为粮食生产提供服务的组织,一定要有门槛。这个门槛考量的不是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而是专业度。他建议,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设,尽快明确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功能定位,规范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和提供种子、农资统配统送的服务组织设立准入门槛或进行资质认证,对农业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指导性意见,进一步保障农户权益,推动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的实施。

    同时,他建议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用地和科研等扶持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建设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发挥其技术与服务优势,以及现有的服务网点和人才优势,通过政府采购、定向委托、承担项目等方式,参与建设农资、农技、农服“一站式”农业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和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对于有实力指导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减量增效新技术,推进肥料统供统施服务,加快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技术的企业,建议整合农业各类扶持政策形成专项资金支持或打包农业项目倾斜,形成品牌服务,增强其带动能力。

    建议二:技术推广应由政府牵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和专业化服务,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是技术推广落地的关键。要提高农民素质,靠农民自主学习去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是不现实的,仅靠企业去单方面推动也是困难重重,唯有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方为良策。万连步表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由政府牵头。只有在政府的推动和相关企业、机构配合下,将技术推广做到实处,农民才能真正受益。虽然企业的推广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毕竟存在商业因素,难以被农民快速理解和接受,而政府更具有公信力,尤其对于前瞻性、方向性的新技术由政府引导,企业配合提供落地方案和服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万连步还建议尽快理顺体制机制,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通过派驻、挂职等方式,为农业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技术指导。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农业服务企业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在特色农产品产区建立示范田、示范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公益性推广服务和经营性农业服务有机结合,统一纳入政府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扶贫工程中。

    建议三:以“减肥增效”促“提质增效”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要想“种好地”实现提质增效,减肥增效也是一个关键,这也是肥料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此万连步提出《关于支持减肥增效技术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全面推动减肥增效技术发展。建议国家统一规划,改善多部门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一方面将减肥增效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耕地质量提升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扩大减肥增效技术示范推广专项规模,全面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从研发、生产、使用、推广等方面创新整合技术。

    二是鼓励行业多方位合作,促进减肥增效技术发展。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肥料企业与农业装备企业融合,并对减肥增效技术应用及服务技术做出规范。

    三是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减肥增效技术作为一项集成性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应加强示范和农化服务,缩短农民接受的过程。建议加快筛选出一批经试验证明,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减肥增效技术,制定技术、产品清单。建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减肥增效技术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建议四:种好地要有“好肥料”

    万连步分析说, “如何种好地”除了要推广已有的农业技术,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尤其要加大新型肥料技术创新和推广。种好地要有好肥料,也就是要生产、研发、推广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肥料,如高效、生态、节水、保地的优质功能性肥料等。

    当前新型肥料产量占整个肥料产业的比重仅为10%左右,但新型肥料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已经充分彰显出无可比拟的活力和潜力。万连步在《关于深入推进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中就如何加大新型肥料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快肥料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设定门槛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建议以政府委托行业协会的形式,加快制定准入门槛,制定科学系统的技术系列,提供权威的技术准入清单。

    二是将新型肥料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成立专项基金,通过提供专项资金和税费优惠等措施,促进产学研用联合协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尤其要探索将土壤调理修复剂产品及技术纳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序列作为这项工作的突破口,再逐步向其他成熟的大类品种扩散,成熟一类增补一类。

    三是要“松绑”,改革登记制度促进新型肥料发展。改革新型肥料登记制度,对业内各方面资质较高的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证”,简化登记手续或免于登记,破解“一品一证”管理带来的登记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记者手记

    “如何种好地”亟须技术来破解

    万连步与农业、农民打交道20多年,是一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全国人大代表,既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也是推动者。在采访中,记者深感他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热切期盼,他的建议也是在多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两会提出多项建议,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如何种好地”亟须技术来破解,这也是乡村振兴首要解决的问题。

    好的建议关键要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种好地”要有人,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但核心是技术,因为有了技术,农业提质增效才能有保障,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有了技术才能有物化产品,技术的落地需要专业的农化服务,更需要熟知、了解技术的农民来接受和应用,如果这些要素都到位了,“如何种好地”也就迎刃而解了,乡村振兴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