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3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行业声音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易宣刚:

以“绿色、科技、服务”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通过现有六大产业板块的升级,承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需求。在化肥及现代农业板块,我们提出“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理念,“绿色”是指工厂、矿山、产品等各个环节均达到安全环保的标准;“科技”是通过提升技术,实现产品由基础肥向满足作物需求的专用、特种等高端肥料的过渡;“服务”是指农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打造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培训、农业服务咨询。

    总体来说,为了主动承接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主要从两大产业链发力:一是优化农资产业链,向农户提供化肥、种植、金融等农业全程解决方案;二是聚焦服务,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逐步打通粮食及特色农产品收储、流通、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完成云天化股份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变。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华东营销总部总经理 杨富裕: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

    今年的一号文件指出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必要性,我们认为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要。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金正大集团开始打造金丰公社,通过汇聚全球的农业产业链资源,为中国农民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农机租售、农技培训、机播手代种代收、农产品品牌打造、产销对接、农业金融等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金丰公社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农业服务,对农业提质增效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受到各地政府、合作伙伴及农户的欢迎。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势所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葛尧伦:

乡村振兴需完善农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

    当前,农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互联网+”、大农场、专业服务平台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不论农业模式如何转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与作物打交道,从本质上解决作物问题,而农技人员匮乏仍然是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问题。因此,应设立更加完善的农业技术人才留用机制,将农技类人才补贴、奖励向企业开放,鼓励企业农技推广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性转型新模式。

    浙农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汪路平:

新型农服平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浙农正在奋力打造五个新型为农服务平台:

    以农资业务为主题,做大做强农资商品传统主业,培育种子种苗、无人机飞防、土壤修复等新型业务,构建农业投入品经营服务平台。

    立足构建完善的联结农产品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市场网络,投资建设农批市场、组建农产品配送公司等,以批发配送业态为双轴构建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

    结合供应链金融体系发起设立涉农主题基金,围绕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需求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开发智慧农资服务平台等,以涉农产业投融资为主线构建农业金融服务平台。     

    不断扩大庄稼医院建设、发展农资仓储配送,并积极开发农旅融合体验等业态的农合联综合体项目,以农合联综合体为支点构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利用占地70亩的浙农科创园,推进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大力吸引包括现代农业在内的新型企业入驻,构建创新企业孵化服务平台。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勇:

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作为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为农服务的骨干企业,湖北农资控股集团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主动的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

    担当省供销社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切实担负起振兴乡村的使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湖北省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

    勇于做湖北省农资行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农资流通网络,推进智慧农资建设,积极参与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经营链条延伸、服务功能拓展,鼓励广大青年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到第一线建功立业。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