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大年夜包饺子,初一早晨吃饺子,。我们老家还有一个讲究,包饺子时要使劲捏饺子边,意为“捏小人嘴”,说是可以规避周边谗言,趋利避害,来年顺利。
过年,是华夏子孙认同的一种古老习俗,东西南北中,过年过的是一种情感,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春节放假,在家中过年。多少年来,最放松、最懒散、也最平静、最盼望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聚在一起过好一个春节。早些年,过年回老家,一票难求。回老家过年,交通成了一大难题。无论是火车票、飞机票,甚至哪怕是一张能混上火车的站台票也行。但无论从哪个渠道,都是没票。这两年网上订票,省了很多事,可以很顺利地提前拿到梦寐以求的卧铺车票,而且是下铺。母亲说今年通往我们老家的高铁通车了,今后回老家更方便了,而且也就3个小时旅程。
过年前,我和妻子一起到超市买年货,东西琳琅满目,商店里熙熙攘攘,好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唯一的缺点还是有点冷,屋里有充足的暖气,暖暖和和。
这两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家照例在客厅看央视的春节晚会,我、妻子、哥哥跟嫂子都围在老母亲身边,坐成一圈,忙前忙后包饺子、准备年夜饭。老母亲脸上一直荡漾着笑容,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乎乎。我的手机、妻子的手机、哥嫂的手机,不停地响着,拜年的短信、微信快挤爆了屏。我也忙里偷闲给亲朋好友、给领导发一个拜年的短信或微信,衷心祝大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前年开始,山西太原城里已不让燃放鞭炮,这已成了一种约束和习惯。儿子猫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他喜欢的东方卫视春晚,不时地跑出来,和我们交流几句,然后又闪进屋里。一个晚上,不断会听到儿子房里爆出笑声,儿子说他手机里不时传来微信提醒,他抢了家人、同学、朋友群里发送的红包,大约有五六十元。孩子们过年总可以无忧无虑地欢笑。
这几年,大年初二,我们照例都要回到丈母娘家拜年。岳父岳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全部赶到,高兴得合不拢嘴。岳父患有糖尿病,人很瘦,他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在化肥厂工作时,是厂里的劳模,退休后积极关心社区公益事业,帮过很多人,是我敬重的长辈。想不到去年4月初,老人白天摆弄花草受了累,到夜里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现在,我的妻子提前办理了退休,集中精力伺候我的母亲和岳母安度晚年。
松弛的年假,我实在想着懒散,进入状态睡个懒觉,单位里春节过后要启动好几个建设项目,领导让过节期间静下心来好好筹划筹划。我在懒散中可以平静躺着肆意去想很多事情,想过去、想将来,抛弃平日里的烦恼,放松紧张了一年的心情,过一个轻松的春节,让自己放心睡觉,每天保证有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的好,神清气爽,感觉好极了!
工作了一年的辛劳,随着快乐的氛围而烟消云散了。过年,过的就是一个氛围、一种情感。中国的春节传承了很多传统。从我自己来讲,很希望传统在我们身上弘扬,热闹也好、清净也罢,最起码我们不要丢掉传统,更不要受外国的“洋节”干扰,然后使我们的生活过得和和美美。日子过得累,实际上是一种心里浮躁,对生活标准追求过高过严,攀比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具体来讲,现在的日子我还是很满足。国家正走向富强,社会在变好,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在慢慢变好。母亲常说“你们可赶上好时代了,现在的日子和过去没法比。”戊戌年到了,进入新时代,人们的浮躁肯定会比以前少些,生活虽然有一些不如人意之处,但是浮躁总体来讲还是比以前少了,人们的真情比以前多了。我感觉到人们的亲情正在回归,更注重传统,正在延续传统。一位留居美国的同学漂洋过海回来过年。他说,中国人的春节是世界上最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过年,一个体现中华温情,凝聚华夏子孙的节日。初一一大早,儿子早早起床,恭恭敬敬给奶奶、给我和妻子拜年,说一会儿还要给老师同学去拜年。看着母亲的微笑,我希望传统还在我们手中延续,当成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留在我们自己身边,生活过后积淀和结晶的是一种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