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作为


张树清
刘建明
龙文军
胡树文
陈国福
孙 星
徐艳梅
沈 兵
杜 森
陈明良
王 建
花荣军
田有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产业中心主任 张树清: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特别感谢《中国农资》以媒为界,为广大农资界朋友传送政策信息、科技知识、市场行情,引领企业一路砥砺前行,排忧解困,创新发展。我们相信2018年,《中国农资》将继续承载着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和农资经销界朋友的信任与期望,为美丽的梦想奋力前行,破解难题,答疑解惑,扩大宣传推广,积极投身于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工程中,继续为广大读者、消费者和企业架设互联互通的“桥梁”,做中国农资主流媒体传播平台。

    同时也借此方寸,向企业、农资界和农民朋友们寄与新春佳节的问候:祝春节愉快,万事顺利,幸福安康,阖家欢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重点实验室前主任 刘建明:

    中国社会经济大转型,我国农业面临二次创业的机遇期,为农资人迎来了三重商机。一是农业生产,从追求高产转向注重品质和安全性,满足国民“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安全”的需求,在原有化肥农药的基础上需要更加多样化的生态型肥料和绿色植保方案。二是耕地养护与土壤环境治理,在提高耕地肥力、“藏粮于地”的同时,还要提高土壤的生态环境调控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国家短板。包括“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四大产业,为农资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开创新兴领域提供绝佳机遇。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 龙文军:

    国家发展宏图已经绘就,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的蓝海呼唤时代弄潮儿。农资人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所经营的行业,不要企望市场大起,也不要担心价格大落,真正用一颗服务行业发展的心,诚信经营,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好,一年接着一年干好,为每一名农民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只有这样,整个行业的发展就不会出现“黑天鹅”或“灰犀牛”事件。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胡树文:

    2018年是开启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一年,农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来自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多重压力的挑战也将十分严峻。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农资行业发展可加强于低产土地产能提升、障碍土壤生态修复和经济作物高效栽培等领域的应用,在产业发展中注重核心技术创新,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注重与城郊型都市农业、贫困山区扶贫、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相结合。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会长兼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秘书长 陈国福: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这一年,我们努力进取,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钾肥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这一年,我们聚焦钾资源国外动态,关注世界钾肥格局变化。在国际钾肥产量过剩的大趋势下,积极面对行业挑战,寻求我国钾肥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这一年,我们推进国内钾肥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开发新型肥料,以适应农业种植业发展的新要求。这一年,我们及时发声,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行业情况,为企业寻求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创造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孙 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新年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农资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激发农资行业发展新动能,为提升我国农业发展质量、做大做强农业、谱写新时代乡村建设新篇章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广大农资行业朋友们拜年,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艳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与农业大国的匹配还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与农业有着极高关联性的农资行业,确实存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生态环境,但总体而言,背靠农业大国这一坚实后盾,中国农资行业的2018,可谓市场广大,前景广阔!望农资行业借助科技创新,借力管理创新,借题改革创新,发挥后发优势,再铸辉煌!为实现中国农业大国、农业强国的梦想再努力!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 沈 兵: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饮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提出增产到提质增效的新要求,也对传统肥料品质和功能提出升级换代的高要求。研制生产新型肥料产品,已成为国家落实绿色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我国农业优质、高产、高效难题的不二选择。

    新年伊始山川秀,玉犬初临日月长。2018,我们再出发,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时代,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将会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中国新型肥料产业的不断发展砥砺前行!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 杜 森: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科学施用为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粮食连年丰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上化肥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当前,我国农业已步入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农资行业肩负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使命更光荣。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坚持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主动适应农资消费新要求,结合水肥一体化等控水减肥增效技术推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化肥所副所长 

    陈明良:

    2018年,随着产能化解和供求关系的改善,行业或将摆脱整体低迷的状态,提振化肥行业的市场景气度,前景可期。我国化肥消费的高速增长期已结束,将进入结构调整时代,总量可能会出现降低趋势,尤其是氮和磷的使用量会减少。

    随着我国农村强劳动力日渐减少,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土地集约化的进度加快,也会带来化肥产品结构和化肥销售方式的调整。随着农产品从数量向品质提升,作为农业投入品的肥料也会适应于需求侧。行业服务意识在提升,包含了其他农用品的专业服务会是一个趋势。肥料生产商依据土壤类型以及作物的营养特点来制定肥料配方,会更重视农化服务。祝《中国农资》欣欣向荣!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王 建:

    在农资服务背景下,农资企业应推进服务导向型企业文化管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建立调动全员、覆盖全程、贯穿全方位的大服务思想与格局。强化农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管理、经营、营销、品牌、服务等专项文化理念落地工程,将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发展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提升渠道效率,建立渠道管理信息系统,并全力实行掌握终端的渠道战略,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细分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为服务导向型企业文化的落地提供制度与机制的保障。

    新年伊始,期待全国农资企业和农资企业家,坚定文化自信,服务“三农”,责任担当,新时代,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 花荣军:

    2018年充满激情,我们将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引下践行好服务、开创新作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连接整合资源、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好中国农药高层论坛等热点活动、着力解决好生物农药发展等难点工作、深入开拓好专家资源集合等重点平台。

    继往开来,憧憬美好,我们坚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药产业一定会健康、绿色、和谐发展,也必将能为促进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作出应尽的贡献。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与体系处处长  田有国: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成了时代最强音,加之席卷全国的环保风暴的影响,以及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投入意愿和能力下降,使得2017年农资行业的日子非常难过。在行业整体灰暗的同时,那些站在行业高端长期重视产品研发和环保的优秀企业,也不乏抢眼的表现。所以,任何时候都有顺势逆境,任何时候都有不知道怎么就被现实拍死的企业,也有顺势而为大放异彩的企业。

    2018年,我们要做的还是要眼观六路,了解行业发展大势,立足和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内功,靠近资源,贴近服务,与行业优势资源合作,与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结合,连接社会化服务组织,突出新型经营主体,续写新的辉煌!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