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30日,惠州市银农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以“创赢未来,您我同行”为主题的2018银农科技合作伙伴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及银农科技员工200余人共同见证了银农科技2017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对2018年厂商如何实现强强联手、合作共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想法。
十五年坚持做好创新一件事
“创新是银农成立十五年来一直在坚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对于创新一词的理解,熟悉银农科技董事长钱炫舟的合作伙伴都知道他有句口头禅-—“为了创新,我什么都不惧怕,甚至可以推倒重来。”为此,他给出了自己对于创新的定位:“创新需要打破思维惯性、放弃现有的利益去拥抱未来、领导者有更高的格位、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
资料显示,银农科技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高效、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新剂型农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任务。 基于从事农化行业十五年来的经历与思考,钱炫舟一语道破了行业发展的痛点所在:“剂型单一,以乳油为主;登记含量越来越低,包装规格越来越多;随意添加隐性成分,一证多用;不顾一切降低成本,五花八门的促销、串货,产品的生命周期短。”
关于创新,十五年来银农做了什么?钱炫舟颇为自豪地介绍说:“一、第一个将微乳剂剂型市场化;二、决不生产 乳油和可湿性粉;三、是国内第一批生产WDG的企业,并大大提高产品技术指标;四、生产的悬浮剂质量标准达到甚至超过进口产品;五、研发人员超过生产人员;六、是国内第一批从事DF的研究并建立完整生产线的企业;七、是第一个采用DCS自动化控制制剂生产的企业;八、是国内首个对产品赋码,将信息化全面引入到管理、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企业;九、国内第一个‘黑灯车间’即将诞生。”
“风景优美”、“毫无气味”、“洁净规范”……这些标签,是参观过银农科技生产线后大家的共同印象。从专业的研发实验室、质量控制识别系统、全自动化生产线,银农的工厂已经成为现代化农药制剂企业的标杆。未来,以工业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力生产模式,使用机器操作实现农药产品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与精准度的“黑灯车间”即将在银农科技上演。“无人”生产模式,不需要照明,机器在一片漆黑之中热火朝天地运行。钱炫舟告诉记者:“银农着手建设的新除草剂车间项目将令‘黑灯车间’成为现实。该生产车间建设计划于2018年3月份左右投产。新车间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会更高,从原材料投料、到成品的包装入库,除了货物搬运工外,其他步骤将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随着生产车间的最终建成,必将成为我国农药制剂生产领域的传奇。”
创新要与智造、服务融合发展
会上,银农科技副总经理兼银农植保公司总经理吴争先分享了自己对于近期行业政策导向及市场新境的认识。他分析,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的实施、专业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及种植体系的演变,未来农化行业必将更加注重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和提高行业集中度,最终走上品牌化道路。
“行业农资板块价值链上的合作与竞争指的是上下游的强强合作,价值链上同一环节在竞争中寻求合作。这同时涵盖并贯穿了创新、智造、服务和品质之间的合作。”吴争先说:“创新的市场转化程度需要智造的持续提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拥有稳定如一的高品质产品,同时,生产企业的一把手必须有产品为王的理念。”
有人会问:“银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吴争先给出的答案是:第一,卓越的产品性能。制剂研发创新领先,产品安全、高效、环保低毒、高性价比。第二,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专线生产单品、智能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第三,专业高效的运营及传播。创建专业的团队,趋向厂商利益一体化的渠道运营模式,创新高效的传播及服务模型。“未来,我们要在产品创新、聚焦用户、服务彼此、高效传播四方面持续发力,做强做大每一个产品,同时深耕实现产品差异化、作物深耕化、渠道一体化及团队专业化。通过创新、智造与服务的不断合作与升级,最终将银农品牌做大做强。”
“与其他行业相比,农药行业虽然规模小,但是作用大。”本次会议还特邀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化国际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刘长令教授作了《新农药创制实践与实例》的专题报告。他分别从农药市场与新农药创制现状概述、农药创新实践与创新实例、创新层次与创新实践总结、国内新农药创制研究概述四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讲解。
针对银农科技在制剂研发、生产方面所进行的创新实践,刘长令还特别肯定了银农科技在苯嘧磺草胺与草甘膦两款产品上所付出的努力。据介绍,经过三年的潜心研发,银农科技成功筛选出两个剂型:32%苯嘧磺草胺和草甘膦复配的油悬剂(OD),75%的苯嘧磺草胺和草甘膦复配干悬浮剂(DF),得到BASF、FMC等公司的认可。
银农“任性”实质是合作共赢
银农植保公司商务运营部总监赵建现场为大家介绍了全部由销售精英领衔的专业销售团队,并且强调了要通过强大的培训体系、后备梯队建设以及实操团队的打造等手段,形成一批具有银农特色的形象一体化、销售服务化、推广职业化、技术简便化、行动军事化、管理制度化的销售“铁军”。
会上,赵建还隆重介绍了银农科技精心打造的银农家园服务平台。“如果以一棵树形容‘银农家园’,银农是根,为树体提供营养经销商是干,为树体传输营养零售服务商是枝叶,传输营养种植户是果,大家保护的对象让果实长得更好,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对于建立该平台的目的和想法,赵建表示,根本上市要构建一个共同聚焦专业种植户的银农会员制销售服务网络,利用银农家园服务平台不断发展新的信赖银农产品及银农渠道伙伴服务的种植户,并持续提升银农家园服务体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共创品牌,共同成长。
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银农科技像是一匹农药黑马层层突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脱颖而出。究其原因,是银农走上了一条与国内企业截然不同的道路。曾有业内人士给银农现象贴上了“任性”的评价:“一是太浪费,人员研发的比生产还多;二是太奢侈,一条生产线只做一产品;三是太前卫,做什么都追求极致。”
“市场上,银农产品有引力;感受中,银农产品有温度。”银农科技副总经理兼银农植保公司作物与产品支持部总监林太礼在作《银农产品 、止于至善》的主题报告中一语道出了银农现象的特点。
他表示,银农产品的引力源自银农致力于创新、安全、高效和环保,始终追求产品完美的风格和极致目标;银农产品的温度源自银农人对产品的敬畏和用心,对农业、对社会的挚爱和负责任。“市场容量大,且风险低;对环境友好,销售可持续;利用率高,效果突出;质量稳定,销售使用不担心是银农对于好产品的精准定位。”林太礼表示,好产品是连接植保产业链的核心,可以让种植户、经销商、生产厂家省去很多担心。“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用人情做出来的生意只是暂时的,用人格产品做出来的才会长久。银农是开放的,期待着与合作伙伴共营好产品、共赢好未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