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机碳肥助农作物防病抗逆


   农作物病害的重要因素是外因:气象(温度、湿度、水份等)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土壤,就是农作物最不易得病的土壤环境,其源头就是要使土壤微生物获得足够的碳能源。

   根据大量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农作物最普遍导致损失最严重的缺素病是缺碳素。而且不少中微量元素缺素病不是因为土壤中缺这种素,而是由于缺少有机碳养分的组合,土壤中某些中微量元素被排斥在植物根毛吸收孔外。中微量元素得不到有机碳养分的“滋润”就没有活性,在土壤中存在却进不去植株内部。真正肥沃的土壤,有机碳养分丰富,极少出现中微量元素的缺素症。

   几年来大量实践证明:施有机碳肥的农作物能丰产优质而且病害少,据统计,与单施化肥的农作物比较,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最少减用60%;在同样遭受冻害、干旱、水浸等情况下,使用有机碳肥的农作物受伤害较轻,恢复更快。在遭受同等灾害时,施有机碳肥的作物比单施化肥的作物往往能增收100%以上。

   有机碳肥对农作物防病抗逆有如此明显,其作用原理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有机碳肥使植株壮旺、生理代谢正常使农作物具备抵御病害的强大内因;有机碳肥促根能速效高效、改良土壤能长效,不但改善了农作物的土壤微生态环境,而且推动农作物与土壤之间形成日夜不歇的气场循环,为农作物营造了不易得病的外部环境。

   怎样用有机碳肥救助遭受灾害的农作物呢?

   首先要明确:有机碳肥不是药,它救助农作物灾害的原理不是以药灭害,而是给病人吃最普通最急需的营养食物。

   其次必须注意,不论从经济和成本的角度看,还是从效果看,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必须遵循“防重于治、治本重于治表”的方针。防重于治,就是像应用化肥一样常态化应用有机碳肥,为农作物建立防病抗逆的内在素质和良好土壤环境,不要等到发病(受灾)了才想到使用有机碳肥。治本重于治表,就是用包括使用有机碳肥在内的多种科学手段,培育农作物强大的生理机能和自我修复机能,再兼顾针对性使用农药。例如果树的根腐病,在用农药灭菌治根的同时,就要改良土壤,培育健康的根际微生物圈,才能达到彻底根治,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瑞波)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