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对于实现控制我国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碳交易市场建设,真正起到对于环境谁污染,谁负责,谁保护,谁受益。另外,碳市场的建设,也将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以及农村地区脱贫攻坚起到推动作用。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本次印发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的规划,目前,我国正在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开展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但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会进入。
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已经试点了将近6年。2011年,国务院就出台《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等7个省市展开了试点工作。发布会上,湖北省副省长童道驰介绍了湖北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的成果。他表示,通过碳市场建设的试点,湖北省确实减少了碳排放,省内控排企业碳排放比过去三年分别下降了3.14%、6.05%、2.59%,完成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另外,碳市场的建设,也对当地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支持作用。
据了解,近些年,湖北多地农村通过自愿减排,将碳排放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从碳汇市场中争取的资金,实现了农村能源建设效益货币化。例如,湖北恩施引入的户用沼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是联合国第一个成功注册的户用沼气碳基金项目。这里的农户因为使用了清洁能源,自觉减少了碳排放,获得了其它国家政府支付的碳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