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生物炭:斯里兰卡茶园吹来的清风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①斯里兰卡茶农在将生物炭混入茶树根部的土壤中。
②Mohotti博士在介绍生物炭的作用和价值。
③沃尔夫查看埋藏的生物炭。在泰国北部这片玉米地里,一二十米就有一个埋藏坑。
将炭化炉中的秸秆点燃,制作生物炭。

    图①:斯里兰卡茶农在将生物炭混入茶树根部的土壤中。

    图②:Mohotti博士在介绍生物炭的作用和价值。

    图③:沃尔夫查看埋藏的生物炭。在泰国北部这片玉米地里,一二十米就有一个埋藏坑。

    (图①、图②来自《咖啡与茶》杂志。)

    2016年底,中国农资传媒记者采写了报道《泰北遇上“生物炭”》,介绍了生物炭在泰国北部农业中的应用。最近,记者又了解到生物炭在斯里兰卡茶园中的应用和效果。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年农业部门围绕土地、肥料、耕作等内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农业生产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实现绿色发展,与肥料相关的“生物炭”技术,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提高的领域。

    1 生物炭在斯里兰卡农业领域的功劳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茶叶的故乡,经过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成为超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但中国茶叶的出口一直没有获得与世界的产茶大国相匹配的出口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究其原因,外部有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的客观存在,内部存在的茶园生态环境问题、肥药使用不当问题也不容回避。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从高速增长向追求质量、生态发展转变的当下,茶园的用肥既事关茶叶品质,又事关茶园生态、永续发展。

    据总部设在泰国的《咖啡与茶》杂志报道,上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农业主管部门引进了一种低温成本的方法来提高土壤品质和水稻产量。这个方法是用稻壳来生产生物炭。2009年,斯里兰卡橡胶研究所利用橡胶生产中作为燃料的木头来生产生物炭,施入土壤减少化肥使用,能防止病虫害,促进橡胶生产。后来,生物炭技术自然也进入到斯里兰卡的经济支柱产业茶业中。

    2 生物炭破解斯茶业发展困局

    据斯里兰卡茶研所代理研究主任Keerthi Mohotti博士介绍,生物炭在斯里兰卡茶园的应用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建功立业。

    首先,茶叶和其他长青植物不同,需要很肥沃的土壤才可以保证产量和品质。这里的气候变化导致经常性的降雨,引发土质流失,加重了茶园环境的贫瘠。

    其次,茶叶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被采下来的叶子中还有大量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茶叶本身急需从土壤中吸取更加丰富的养分。这对矛盾的演变如何解决?

    在斯里兰卡,传统茶园的土壤管理系统既费人工又昂贵,因此寄希望于依靠人工来弥补和解决很不现实,向茶园补充肥料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但斯里兰卡国内没有肥料产业,而且增加化石燃料生产、输入化学肥料的思路,也并不被斯里兰卡人认可和接受。

    生物炭的到来为斯里兰卡茶产业的困局打开了一条新路。该国土壤学家R.S.Dharmakeerthi博士把生物炭称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斯里兰卡整体生活水准的‘黑色黄金’”。

    3 带来环境与品质双重收益

    Mohotti博士介绍,根据国际生物炭行动组织(IBI)的定义,生物炭源于2000年前燃烧农业废弃物来提高土壤肥力的行为,而目前在应用层面的生物炭是一种现代化的版本。生物炭可以保存住碳原子,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森林覆盖率,并通过改善土壤和环境提升食品安全度。IBI表示,生成生物炭的过程产生了一个更精细并且有多孔结构的碳,为土壤保存营养物质和水分;使矿物更加集中,减少流失;更妙的是,生物炭可以在土壤中成百上千年发挥作用。

    Mohotti博士在一个报告中讲述了2016年一个案例,在Rakwana的Rilhena茶园使用生物炭,通常每公顷600公斤的茶青产量增加到800公斤。该公司表示,2012年他们首次将生物炭技术引进,现在看,其效果让人绝对有信心。他们表示,将在茶园大面积使用生物炭。最让他们欣喜的是,可以逐渐摆脱化学肥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茶的品质。

    4 生物炭对我国茶业的借鉴意义

    生物炭給斯里兰卡茶业带来环境与品质的双重收益,其经验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但为什么这样一项好的技术在中国农业、茶业中几乎很少看到应用和推广呢?从现实考察来看,这与近几十年来高速发展的压力有关,也与唯GDP主义有关。在这样的发展思维主导下,茶区盲目扩大、毁林扩园有之,滥施肥药有之,弄虚作假有之。今天,茶业经济已经走到了做大做强、品质生存的新的十字路口。生物炭使用中降低劳动用工、节约原料成本的方法已经成熟,生物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是生物炭的原料不存在问题。几乎能在茶园中找到的任何一种原材料都可以制作生物炭,枯枝落叶、修剪枝条、杂草等等。这些原材料在中国的茶园中也毫不缺乏。如果能大面积使用这项技术,还有利于茶园的管理和清洁化。

    从Mohotti博士研究团队取得的经验看,使用这些茶园固有的原料,最好是谷壳和椰壳做原料制成的生物炭,提高了茶园土壤品质,减少氮流失,更好固存土壤成分(包括农药),提升对土壤有益、加固植物根系的微生物群落的发育。而这些对中国茶园面临的问题,都具有非常针对性的效果。

    第二,生物炭原理和技术已经没有什么难关。据介绍,生物炭既不是草木灰也不是煤烟。生物炭形成的化学原理是热解和气化,这两者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它富有纤维素,碳化的过程是在控制氧气含量和低于700度的环境下,将生物原料堆通过热化学反应进行转换。

    2016年10月记者在泰国北部山区采访时所见,清迈大学德国教授沃尔夫辅导的生物炭项目在偏僻的山村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其根本的保证就是低成本、简技术、少投入。用汽油桶改造的生物炭制作装置,很容易制作和搬运;具体操作也很容易,一学就会;从劳动投入来看,具有多次积累、长久收益的特点。当茶园被改造成肥沃的土壤后,会长久地带给茶农收益。

    第三,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生物炭技术是生产与环保、投入与产出比较收益最好的技术。生物炭的制作比烧荒要复杂,但焚烧麦秸等行为早已在严禁之中,生物炭无疑为茶园的废弃物找到了变废为宝的出路。

    记者热切期盼中国的广大茶园在产业转型、绿色发展中,将生物炭技术很好地引进、应用。同时,也认为农资企业在这个领域需要发挥更主动、更积极的作用。除了引进国际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技术和设备的同时,生态农业、土壤保护和修复,也是农资企业的重要责任。未来的绿色茶园、生态茶业,生物炭一定有更加重大的贡献。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