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南京市六合区:多项创新促“减肥提质”

□《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为了深入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2017年农业部开展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国家组织创建首批100家“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南京市六合区通过积极申报、省级专家评审、农业部审核,被列为全国100家试点县(江苏省四家)之一。

    据南京市六合区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徐莉萍介绍,六合区以实现“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蔬菜品质、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按照“核心示范区——一般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进行总体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服务运作创新,在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技术创新

    六合区结合生产实际和有机肥资源特点,在示范区推广应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有机肥+配方肥”模式。一是基施商品有机肥(200公斤-600公斤/亩/茬),具体用量根据蔬菜品种和地力情况确定,结合蔬菜配方肥施用,减少化肥用量。二是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依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自行购买或自产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尾菜等原料进行堆沤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并应用于蔬菜基地,结合施用配方肥。

    “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基施商品有机肥,通过控制器上设计的施肥程序,注肥器按比例地将肥料罐中的肥料溶液注入灌溉系统的主管道中,应用本体传感器、环境感知传感器、以色列进口比例施肥器,达到精确、及时、均匀自动化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用量。

机制创新

    首先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依靠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组织管理进行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有机肥施肥统一撒施服务。不断探索和总结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和模式,提高农民使用有机肥的意识水平。由南京市六合区地美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施肥机械12台且实施示范区统一撒施有机肥服务。

    其次是对有机肥应用模式进行补助。对实施主体应用商品有机肥、积施有机肥等技术模式采取物化补助和先建后补两种方式。其中商品有机肥应用补贴9000吨,农民自制有机肥补贴规模不少于900m3。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面积6470亩,采取差额补助方式,补助标准400元/吨;南京市六合区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江苏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自行购买或自产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尾菜等原料进行堆沤发酵处理制成有机肥并应用于蔬菜基地,积施有机肥应用面积900亩。按照每亩施用自制发酵处理的有机肥不少于1m3。

机械化服务运作创新

    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再好,没有一套省工省时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新的施肥理念就难以落地。因此,六合区结合实际情况,把机械化施肥设备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引了进来,对项目的实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机械撒施有机肥。六合区全面推广运用有机肥,有机肥好处很多:一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有机肥养分全面,肥效持久;三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四是减少因生产化肥造成的能量消耗,变废为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六合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施肥机械,组织专业队对有机肥统一机施服务,省工节本,减肥增效,减少污染。

    安装水肥一体机。在南京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鑫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南京市六合区西龙家庭农场、南京三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面积1300亩。主要购置安装首部系统5套,电磁液压阀和PVC手动阀,部署离心过滤器和全自动网式过滤器,以色列进口滴灌管道,比例施肥器、智能施肥机系统,肥料过滤器、肥液桶、流量计等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在水肥机输入施肥方案,配备一个加酸桶来调节肥液的酸碱度,注肥器精准的按设定比例将各肥液罐中的溶液注入水肥管道当中,实现定时、定量自动化灌溉。

大户带动小户

    实践证明,通过多项创新,该项目对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是直接受益者。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促使作物根部水份始终保持在作物生长需水的最佳状态,让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保持持续、旺盛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同时大大节约工时;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应用先进的灌溉设备、传感设备、传输设备、智能控制系统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控制、水肥耦合、全面提升农田水肥利用效率。

    减少肥料施用,提升耕地质量,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使土、肥、水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土壤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生产生态双赢目标。项目区叶菜类化肥(折纯)用量由过去66.5公斤/亩减少到51公斤/亩,减少30.4%;茄果类化肥(折纯)用量由过去69公斤/亩减少到52公斤/亩,减少32.7%。

    六合区耕地质量保护站徐丽萍介绍,今年在六合区一共建立了6470亩的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覆盖龙池、雄州、马鞍、冶山、龙袍、程桥、横梁、长芦、竹镇等街镇,并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